2020年磷化铟行业研究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磷化铟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 Copyright© 内部资料,仅供会员学习使用 目录 1 磷化铟概况 2 磷化铟产业分析 目录 3 磷化铟市场分析 4 磷化铟企业分析 5 行业发展趋势 Copyright© 内部资料,仅供会员学习使用 磷化铟概况——定义及性能 磷化铟 (InP )属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 ,具有闪锌矿结构 ,晶格常数5.869Å。它在常温下 的禁带宽度为1.35eV ,是直接跃迁型能带结构 ,发射波长0.92μm ,熔点温度1335K。  InP与传统Si半导体材料相比 ,其禁带宽度更大、电子迁移率和饱和速率更高 ,击穿电压 更高 ,此外还具有工作温度高、抗辐射性能好等优点 ,适用于制作高频、高功率器件。 InP和Si材料基本物理性能参数对比 InP主要性能优点 物理性能 单位 Si InP 禁带宽度 (eV ) 1.12 1.35 禁带宽 能带跃迁类型 / 间接 直接 度大 本征载流子浓度 ni(cm-3) 1×107 1×1014 截止频 电子迁 率高 GaAs 移率高 2 电子迁移率 (cm /Vs) 1350 4600 性能 7 耐高温 抗辐射 饱和速率 (10 cm/s) 1 2.2 性能好 性好 击穿电压 (MV/cm) 0.3 0.5 击穿电 压高 截止频率 (GHz ) 20 300 Copyright© 资料来源:广发证券,赛瑞研究整理 内部资料,仅供会员学习使用 磷化铟概况——商用发展历程 1910年 埃尔(Thiel)等首次报道了人工合成磷化铟(InP)材料。 科学工作者应用水平布里奇曼法、温度梯度法和磁耦合提拉法生长出了磷 1950年代末期 化铟单晶。 Mullin等人第一次用LEC法生长出了磷化铟单晶材料,为以后生长大直径、 1965-1968年 高质量Ⅲ-Ⅴ族单晶打下基础,磷化铟材料的研究也才真正开始。 InP单晶为衬底

文档评论(0)

如此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