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怎样转化为"新闻"--获奖作品《一只小猴改写百年村史》采写体会.docVIP

"旧闻"怎样转化为"新闻"--获奖作品《一只小猴改写百年村史》采写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新闻资源日益同源化的今天,非事件性新闻已成为媒体获取独家新闻、提高报道层次的重要领域。然而,在新闻实践中,这种报道由于时间跨度较长,新闻往往成了“旧闻”,变得难做、难做好、难做得好看。 笔者采写的《一只小猴改写百年村史》一文,事件延续时间长达30多年,当时在采写过程中如何将“旧闻”转化为“新闻”颇费脑筋。最后以浙江省林业专家慕名前来考察为主线,增强通讯的时效性和新鲜感,同时挖掘出全省首例“人主动为猴腾地盘”,以及人、猴均由此出现喜人变化的鲜活事实,揭示了欠发达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思维、新做法、新成效,获得了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寻找合适切口,突破时空限制 非事件性新闻和事件性新闻相比,就像水底的暗流和水面的浪花。要让“暗流”进入公众视野,发现力是关键,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是前提。通俗地说,需要一个新闻由头,使之成为社会关注的新闻热点。 文成县周山村“人主动为猴腾地盘”的故事,缘起一位村民救助濒临死亡的断臂猴。笔者获悉线索时已经时隔4年之久,而且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跨度长达30多年。对于这起典型的非事件性新闻,采访难度并不大,无非是一件体力活。去年8月,笔者冒着高温来回爬山4个小时,大体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初稿成文后,怎么看都像一篇旧闻。因为非事件性新闻报道所依托的事实不是单一独立的事件,而是时空交错、繁杂无序、丰富多元的新闻事实素材。下笔时需要阐释背景,揭示本质,预示趋势,在传达事实的同时还要传达观点,但最难体现的是事件的时效性和新鲜感。拿报社领导的话来说,初稿已经具备冲刺新闻奖的潜质,不过“旧闻”难以转化为“新闻”,就会沦为一般的社会趣闻。 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闻性本来就不强,但又必须要求它是新闻,这是采写非事件性新闻的最大矛盾。山穷水尽之际,浙江省一位林业专家获悉“人主动为猴腾地盘”之事后,打算专程从杭州赶往周山村考察。此前,笔者曾就此事请教过他,没想到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资深专家实地考察,这本身就是一个新闻点,同时给文章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切入点。 “猴子在哪里?”这位专家跳上村口的一块岩石,身上的衣服几乎可以拧出水来。当天中午气温高达35摄氏度,在笔者的陪同下,他爬了2个小时的山路,刚到村里就急着想看到猴子——这段现场见闻后来就成为文章的新闻由头,同时以专家慕名前来考察为主线,自然而然地串起了新闻背景,既突破了这起非事件新闻的时空限制,又增强了文章的时效性和新鲜感。 最后,在报社编委会多次研讨下,此文六易其稿,定在林业专家发来考察报告的次日见报,水到渠成地彰显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闻性。 提炼重大主题,突出文章新意 一条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关键在于其中的含金量多少。非事件性新闻只要蕴藏着社会重大主题,其价值就毋庸置疑。因此,要重在对新闻事件的分析指导,挖掘提炼铸成重大而新颖的新闻主题,这是非事件性新闻成败的关键。 文章讲述的故事概括起来,就是人猴相争难共存,人退猴进两相荣。但如果就事论事,则无需花费很大的精力沙里淘金。笔者向林业专家求证后,确认这是全省首例“人主动为猴腾地盘”,于是选取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即百年山村以可贵的“民间自觉”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来展示故事,深入发掘事件背后的这一重大新闻价值。 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一事件背后的深层信息越来越丰富。2006年,周山村村民作为全省首批生态移民整体迁移下山脱贫,至今仍为经济欠发达县的文成,当时挤出950多万元建立了扶贫迁移安置点。为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周山村所在的黄寮乡打算实施整体迁移计划,被猴子“赶”到山下的村民,过着与原先天壤之别的好日子。这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思维、新做法、新成效,无疑给各地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尽管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闻性较弱,但有了重要而鲜明的主题,其新鲜性就不完全表现在时间要素上。因此,在写作时选择材料可以不受一时一地的限制,表达方式有了更多的灵活性,着力于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和对新闻意义的升华。 借助新闻人物,巧妙再现事实 非事件性新闻处于一种潜在的动态变化中,不像事件性新闻那样鲜活,因此如何避免严肃与刻板,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成为写作上的一个难题。 文章尝试故事化写作手法,突出细节、故事和人物,把非事件向事件性转化,使读者因关注猴子的命运不知不觉地被带入新闻主题,从而增加了新闻的人情味和贴近性。作品套用历史典故,通过山野村夫“捉放猴”、曾几何时“战群猴”、退避三舍“猴为贵”等具有矛盾冲突的小故事,生动展现了村民与猴子之间长达30多年的“较量史”,描绘出村民在心理、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迁。 在故事化写作过程中,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性、有一定戏剧性或悬念性的人和事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将非事件性新闻自然过渡到新闻主题,且激发读者的兴趣。有人说,一千万人死亡只是个统计数字,一个人怎样死却可以写成悲剧,这表明集中描绘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