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VIP

第26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诗词五首解析 《饮酒》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饮酒(其五)》的意思。 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我)在东篱下随手摘几朵菊花,悠然闲适间抬头看见了美丽的南山。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内容理解。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诗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炼的语言进行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4、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5、作业题一。(“悠然见南山”的“见”能改成“望”吗?为什么?)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6、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真意”是什么? 真意是飞鸟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说明宇宙万物莫不顺乎自然,人亦是如此,摆脱礼教的束缚和世俗的虚伪,回到质朴状态,恢复人的自然率性。此句点明全诗主旨。 8、主题概括。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春望》的意思。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感时伤世,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破”“深”的妙处。 “破”字写尽国都沦陷后残破不堪的悲凉景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人烟稀少、乱草丛生的荒凉景象,此联虽然写景,但是痛切的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3、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伤世”一语启下。 3、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这句诗运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在战火连绵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消息隔绝、难通音讯的境况。“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4.尾联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细节描写。诗人以生活的一个细节——因焦虑而频频搔首,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忧国思家者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5、主旨概括: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