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关键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

中医护理关键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刮痧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钝滑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经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友好脏腑功效,达成防治疾病一个中医外治技术。 此项操作并发症以下: 一、晕刮 【发生原因】 1.患者对诊疗刮痧缺乏了解,精神过分担心或对疼痛尤其敏感者。 2.空腹、熬夜及过分疲惫者。 3.刮拭手法不妥,如体质虚弱、出汗、吐泻过多或失血过多等虚证,采取了泻刮手法。 4.刮拭部位过多,时间过长,超出25分钟者。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呕吐或神昏仆倒等。 【预防及处理】 1.对首次接收刮痧诊疗者,应作好说明解释工作。 2.选择舒适体位方便配合诊疗。 3.空腹、过分疲惫、熬夜后不宜用诊疗刮痧法。 4.依据患者体质选择合适刮拭手法。 5.诊疗刮痧部位宜少而精,掌握好刮痧时间,不超出25分钟。 6.在诊疗刮痧过程中,要善于察颜观色,常常问询病人感受,立即发觉晕刮先兆。 7.出现晕刮,应立即停止刮痧诊疗,通知医生。 8.抚慰患者勿担心,帮助其平卧位,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 9.参考晕针处理。 二、皮肤破损 【发生原因】 患者诊疗部位存在皮肤伤损;操作前未评定患者耐受程度;刮具存在破损等。 【临床表现】 表皮破损、疼痛、出血。 【预防及处理】 1.操作前做好对皮肤情况、对疼痛耐受程度及心理情况评定。 2.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单一方向,不要往返刮。 3.检验刮具边缘有没有缺损。 4.通常刮至皮肤出现红紫为度,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条索状斑块等形态改变,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 5.对部分不易出痧或出痧较小患者,不可强求出痧。 6.皮肤破损后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三、感染 【发生原因】 皮肤伤损后继发感染或在有炎症、皮损部位处进行刮痧诊疗。 【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出现发烧等全身症状。 【预防及处理】 1.操作前做好对皮肤情况、对疼痛耐受程度及心理情况评定。 2.发生皮肤损伤后要立即观察及处理,必需时遵医嘱抗感染诊疗。 3.使用过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第二节 拔罐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拨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对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成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中医外治技术。包含留罐法、闪罐法及走罐法。 此项操作并发症以下: 一、晕罐 【发生原因】 1.精神过分担心,体质虚弱。 2.患者饥饿、疲乏或大病初愈之时。 3.夏季天气闷热,病室内空气不流通。 【临床表现】 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目眩、心慌心悸、恶心呕吐、四肢发冷、神昏仆倒等。 【预防及处理】 1.对初诊、精神过分担心及体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顾虑;对饥饿、疲惫者,先令进食。 2.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晕罐时立即停止拔罐,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4.轻者饮温开水或糖水后休息片刻。 5.严重者针刺或点掐百会、人中、内关、涌泉、足三里穴。 二、皮肤破损 【发生原因】 操作者手法不够娴熟,罐口烧热烫伤皮肤;操作中点燃乙醇棉球太湿,乙醇下滴烫伤皮肤。 【临床表现】 1.损伤皮肤表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泡,疼痛显著; 2.若损伤真皮层,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水泡。 【预防及处理】 1.操作前做好对皮肤情况、对疼痛耐受程度及心理情况评定。 2.拔罐是要依据不一样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罐,检验罐口周围是否光滑,罐体有没有裂痕。 3.预防烫伤,拔罐时动作稳、快、准,起罐时切勿强拉。 4.起罐后,皮肤出现和罐口相当大小紫红色瘀斑,为正常现象,数日方可消除。如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液体,覆盖无菌敷料。 5.皮肤破损后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第三节 麦粒灸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麦粒灸是将艾绒搓成如麦粒样大小,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经过其温经散寒、扶助阳气、消瘀散结作用,达成防治疾病、改善症状一个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围。 此项操作并发症以下: 一、烫伤 【发生原因】 施灸时间过长。 【临床表现】 1.损伤皮肤表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泡,疼痛显著; 2.若损伤真皮层,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水泡。 【预防及处理】 1.操作前做好对皮肤情况、对疼痛耐受程度及心理情况评定。 2.施灸过程中不宜随便改变体位,以免烫伤。 3.施灸过程中,立即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问询有没有不适感。 4.施灸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消毒局部皮肤后,用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