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香山杯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doc

全国香山杯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菁华杯”首届全国新课程中学优秀课例评选一等奖 群落的演替 版本:人教课标版 学校: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 学科:生物 年级:高二年级 姓名:许华 课型:新授课 必修三 第四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结构和类型等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四章的前三节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基础知识,对种群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导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②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类型。③举例说出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④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②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全面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①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②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填写学案、阅读图片材料,学生小组合作归纳) 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锻炼学生提炼重点内容进行汇报(后者主要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多媒体课件突破) 五、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课前准备:第一小组收集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有哪些。第二小组在校园内观察被人踩踏成的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特点及分析原因。第三小组收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情况。第四小组收集我国有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情况。与教师一起制作多媒体课件。 九、设计思路: 环节一: 环节一:利用课本78页的“问题探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的图片。导入新课 环节二: 环节二: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填写学案、阅读资料、图片、思考回答问题,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及两种类型。 环节三:通过四个兴趣小组同学对课前收集资料的汇报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 环节三:通过四个兴趣小组同学对课前收集资料的汇报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特点及成因、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情况和我国有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实施的情况。 环节四:小结本课启示,使学生形成“ 环节四:小结本课启示,使学生形成“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然,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的认识。 环节五:效果检测和课后探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给学生留下课后的思维延伸 环节五:效果检测和课后探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给学生留下课后的思维延伸 十、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讨——案例引入 教师组织引导:出示火山爆发的图片资料并组织学生观察阅读课文P78的“问题探讨”后,设疑: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引出课题“第4节 群落的演替”(板书)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阅读“问题探讨”,思考 教学意图: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案例,引出群落演替的课题和概念。 (二)演替的过程和类型 过渡:光裸的岩石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1.1 学生阅读课本79图4-14“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过程图片。思考学案中问题: ①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②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③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取代的含义是什么? ④在此演替过程中,土壤怎么变化?特别是植物的变化有怎样的特点? ⑤在此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和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有什么变化? 1.2一名学生板书裸岩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逐步回答问题①②③;多媒体投影展示相应图片。 1.3 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演替的概念,多媒体投影并板书 1.4 多媒体投影裸岩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逐步回答问题④⑤;通过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有关规律并多媒体投影总结。 1.5与导入呼应: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那么这一地区还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文档评论(0)

潮起潮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