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长江》《筏子》北师大版知识精讲.doc

七年级语文《长江》《筏子》北师大版知识精讲.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用心 爱心 专心 七年级语文《长江》《筏子》北师大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长江》《筏子》 二. 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缕缕lǚ 玫瑰guī 吹拂fú 哺育bǔ 穿梭suō 舢板shān 驳船bó 堆栈zhàn 奔赴fù 粼粼lín 吞噬shì 湍急 tuān 艄公shāo 浏览liú 长篙gāo 如履平地lǚ 惊涛骇浪hài 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3. 辨析形近字的字音和字形 4. 词语 曙天:刚亮的天。曙,天刚亮。 吹拂:风轻轻吹过。拂,轻轻擦过。 哺育:喂不会取食的幼儿。 容光焕发: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穿梭:像织布机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频繁往来。 舢板:近海或江河上用桨划的小船,一船只能坐两三个人。 驳船:用来运货物或旅客的一种船,一般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走。 堆栈:供临时寄存货物的地方。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一泻千里:指江河水奔流直下,流速快,流程远;也比喻文笔流畅、奔放。 吞噬:吞食。 湍急:水势急。 艄公:船尾掌舵的人,也泛指撑船的人。 浏览:大略地看。 马不停蹄:比喻一刻不停地持续进行。 惊涛骇浪:凶猛得使人害怕的大风浪。也比喻凶险的环境和遭遇。 化险为夷:变险阻为平坦。夷,平坦。比喻化危险为平安。 如履平地:像在平坦的地上走一样。履,鞋。这里作动词,走。 5. 作者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9年出生。194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星闽日报》编辑,《福建文艺》、《园地》、《热风》副主编,全国优秀编辑;福建省文联秘书长,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文学院院长,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全国劳模。他是1991年首批获得国务院授予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之一。30年代末开始发表散文作品,散文诗集《叶笛集》、《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笙歌》、《小小的履印》等。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悲欢》、《天涯》、《运行》、《京华小品》以及《袁鹰散文选》等。 袁鹰散文题材广泛,视野开阔,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搏。正如他自己所说,“比较喜爱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人生真理于水光山色之中,寓哲学于诗意氛围之内。”在艺术方面,他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突出主题。他的散文深含着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 (二)阅读能力目标 1. 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浓烈的思想感情。 2. 体会长江、黄河在华夏民族文化中的意义。 (三)写作能力目标 通过饱含感情的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四)思想教育 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 教师建议: 《长江》 (一)领会文中写“长江的黎明”与作品所歌颂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①新中国刚诞生不久,作品歌颂的就是祖国所处的那个充满灿烂理想的新时代。 ②作品当然也在歌颂长江。长江象征着祖国母亲;黎明是新的一天的朝气蓬勃的开始,浦口段长江的壮阔的清新明丽的江天晨景,目不暇接的建设景象,触动作者以“长江的黎明”为题唱出了一曲新中国、新时代的赞歌。 ③不是说写中午、写傍晚、写别的地方不能写出对祖国和时代的赞歌,但那就成了另外一篇文章。 详见练习一。 (二)文中为什么要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 这表现了我们民族、国家和时代的特点:既古老又年青。文中意在借此突出祖国的新生,突出祖国青春焕发。 详见练习二。 (三)体会本篇散文诗一唱三叹的表达特色。 注意文中的重复句子和词语。通过朗读、背诵,通过删除“重复”词句后的比较、品味,探究本文像诗一样的抒情美感、节奏美感、音乐美感以及情感强化的效果。 详见练习三。可参看课外阅读中的类似作品加强这一体会。 (四)本篇拟人、比喻有何特点? ①以拟人为主,对象又集中在“长江”,又兼用了借代,比喻、象征,赋予了长江“祖国母亲的身份”和人的感知,使得全文亲切、动人。 ②“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