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法.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词法.ppt

《古代汉语》“语法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何亚南 第二节 词法 词法的内容包括实词词法和虚词词法。以下介绍的内容是虚词词法中的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一、代词 代词的句法功能大致与名词相类,可以在句中充当的主要成分有主语、宾语、定语。以下将要介绍的代词有五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和辅助性代词。 (一)人称代词 顾名思义,人称代词是指称人的代词,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和反身代词,我们主要介绍三称代词和单复数问题。 1. 第一人称代词 先秦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两类7个:吾、我、卬;余(予)、台(yí)、朕。其中最常用的是“吾、我、余(予)、朕”5个。 (1)吾、我 “吾”(甲骨文写作“鱼、”等)和“我”都是产生很早的第一人称代词,在早期的文献中,这两个第一人称代词在使用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文献中却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指出:“吾”用于主位和领位,不用于宾位。除非在否定句里,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的时候,“吾”才可以用于宾位。“我”字用于主位、领位和宾位。在原始时期,王力先生推测说:“我”字只用于宾位,“吾”字则用于主位、领位,这就是“吾”、“我”在语法上的分工。例如: ①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论语·雍也》)(主、宾相对) ②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梁惠王上》)(领、宾相对) ③吾君杀我而不辜。(《墨子·明鬼下》)(同句领、宾相对) ④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同句主、宾相对) 这一现象在《论语》、《孟子》等文献中反映尤为明显。 ⑤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⑥我胜若,若不吾胜。(《庄子·》齐物论) 战国以后“吾”字用作宾语的例子逐渐多见。例如: ⑦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庄子·田子方》) ⑧且吾度足下之智不如吾,勇又不如吾。(《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⑨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嵇康《与山巨渊绝交书》) (2)余、予 “余”、“予”二字同音,二字的差别可能只是时间或地域的不同形成的。它们大多用作主语、宾语,很少用作定语。例如: ①余得请于帝矣,将以晋畀秦,秦将祀余。(《左传·僖公十年》) ②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论语·先进》) 就先秦文献来看,甲骨文、金文、《左传》、《国语》多用“余”;《尚书》、《诗经》、《论语》、《孟子》、《庄子》多用“予”。 (3)朕 “朕”最初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一般只用作定语。例如: ①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尚书·舜典》) ②无废朕命。(《诗经·大雅·韩奕》) 春秋以后可以用作主语,这在屈原的作品中常见。秦代以后,“朕”成为帝王的专用第一人称代词。 (4)卬、台 这两个第一人称代词除了《尚书》和《诗经》以外难见其例。例如: ①非台小子敢行称乱。(《尚书·汤誓》) ②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魏晋南北朝以后又产生了几个新的第一人称代词。例如: ①身是张翼德,可来共决死。(《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②观见流水还,识是侬泪流。(鲍照《吴歌》) ③吴人之鬼,住居建康……自呼阿侬,语则阿傍。(《洛阳伽蓝记·景宁寺》) 2.第二人称代词 在上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两类5个:汝(女)、尔、若;而、乃。(语音上声母均同) (1)汝(女)、尔、若 这三个第二人称代词的句法功能比较全面,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例如: ①女我克孥二人。(《殷墟文字甲编》3933) ②昼尔于茅,宵尔索綯。(《诗经·豳风·七月》) ③王曰:盂,若敬乃正。(《大盂鼎》) 以上是用作主语例。 ④昔余既令女出内朕令……(《大克鼎》) ⑤王曰:“告尔殷多士,今予惟不尔杀,(《尚书·多士》)” ⑥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庄子·天地》) 以上是作宾语例。 ⑦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庄子·天地》) ⑧今尔惟时宅尔宅,继尔居。(《尚书·多士》) ⑨使余锡女寿,十年有九,使若国繁昌。(《墨子·名鬼下》) 以上是作定语例。三个代词中,“汝(女)”出现最早,甲、金文中都有用例,“尔”出现稍晚,“若”出现最晚。 (2)而、乃 这两个第二人称代词主要用作定语,极少用作主语,一般不用作宾语。例如: ①乙卯卜,宾贞曰氐乃邑。(《殷契卜辞》173) ②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尚书·洪范》) 以上是作定语例。 ③朕心朕德惟乃知。(《尚书·康诰》) ④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论语·微子》) 以上是作主语例。除了上列5个第二人称代词以外,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