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课程纲 中国人民大学 胡百精.ppt

公共关系课程纲 中国人民大学 胡百精.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课程纲 中国人民大学 胡百精

二、标志性总结:麦奎尔说服矩阵 (十三个因变量) 曝露→关注→喜欢→理解→准确认知→获得→同意→记忆→当有行动的机会时:提取支持新态度的信息→决策→行动→认知调整(如果照新态度采取的行动未得到强化,则新态度受到损害,相反会获得巩固)→改变信仰。 三、五个自变量 1、信源。麦奎尔也将信源视为影响说服效果的第一个变量,同时提出描述信源特质的五项指标: 信源的规模,即单一信源或多信源; 信源之间的一致性与差异化; 信源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譬如性别、年龄、学识、职业归属与经济地位等; 信源的吸引力,包括有形、无形的吸引及与信宿的利益攸关程度; 信源的可信度,即其诚实性和权威性。 2、信息。麦奎尔认为,信息变量的研究子题主要包括: 信息内容,它是否与信宿的兴趣、动机和既有倾向高度相关?内容的可理解性如何; 信息的组织方式,即信息结构和分布状态,何者被重点强调和重复,而何者又被忽略和剔除? 信息的诉求手段,即一面提示还是单面提示,诉诸情感还是理智,是否采用恐惧和压迫?麦奎尔指出,恐惧和负面诉求以往存在滥用之嫌,以致只能带来言语顺从,而态度和行为并未发生改变——因此证据不足的恐惧诉求当三思而行。 3、信道。直接传播或是间接传播、媒体类型、说服的框架皆属信道因素。麦奎尔承认大众媒体“令人震惊”的传播效果,但反对大众媒体至上主义,组织、群体和人际传播在信任的建立层面往往比大众传播更具力量;即使只借由大众媒体进行的说服行动,亦应考虑不同媒体类型的整合性和立体化;同时“框架”也是影响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关键变量,说服者应在自身与信宿之间繁复的“框架”中,打通彼此相遇的障碍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公共关系课程简纲 胡百精         第一讲:公共关系史纲 一、历史研究的两条路径 二、公共关系前史 三、现代公关:美国的进路 四、创新与扩散:世界的图景 一、历史研究的两条路径 历史作为连续因果关系的聚合体:召唤与重现 历史作为时空碎片拼接的往昔图景:转述与构建 一条河流两端的守望、盘恒 寻找证据:智者的眼睛与心灵 二、公共关系前史 西方古代公共关系 古希腊 古罗马 中世纪 一转身的遭遇: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信任、情感、逻辑 柏拉图--《理想国》 苏格拉底--《斐德罗篇》:善、智识、神谕 毕达哥拉斯:合弦论 赫拉克利特:和谐生于对立紧张 那是一个重视公共表达的时代,神和人都不是真理的源泉,交流之光浸润心灵 演讲的智者成为殉道者;自由的辩论定于一尊;众神与人的交流之光泯灭为思想钳制后的哀婉情绪;欢聚散场,火炬熄灭 传播作为帝祚永延和长生久视的手段:恺撒的第一份报纸、传单、《高卢战记》; 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传统,预示了人类生存的宿命:渴望接触永远无法接触的他者 皇权与贵族--石头、羊皮、莎草和浆纸;剑和笔;那些行走和述说的人们。 宗教与僧侣--人心与疆土之争 工商业者--本能的利益冲动;最朴素最经典的花招 二、公共关系前史 中国古代公共关系 先秦时代 传播观念 传播特点   传播智慧的鼎盛时代--总有一些伟大的思想来自远方,而非现代脑袋的精耕细作;   以宣传、劝服为主导的传播时代--职业说客: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苏秦、张仪以合纵这术游说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公孙衍、苏砺、苏代、周最、楼缓等一批“职业公关人士”,纷芸遍于天下,务以辩才相高,不可胜记。 历朝和公关传播相关的概念: --传、播、扬、流、布、宣、通、递等; --通常又经由诏、敕、呈、奏、表、议、谏、书、檄等方式来实现纵向或横向的传播; --民间公关传播载体多元化:张岱《陶奄梦忆之冰山记》,东林党人与阉党斗争 中国文化的基本框架与公关传播的历史基调: --定于一尊:纳民言如不弃捐流 --据政治、军事一隅:冯谖市义、七擒孟获、昭君出塞、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伦理色彩浓厚:孔子以仁立天下、孟子人和行世间、韩非重法礼、荀况尊纲常;礼上往来 春秋战国修辞 修辞之用:治国、安民、修身、审美 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言语者,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我国的读书人,大都有着几个很深的毛病……大家把这“辩”字看作好像是一个不干净的东西一般的,非到万不得已,不敢沾染了的。这种风尚愈传愈甚,……对于辩论述不但不敢彻底地研究,并且提都不敢提及。 修辞之道 道家:辩无胜 儒家:修辞立其诚 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李**

1亿VIP精品文档免费下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