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东山.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经。东山

豳风·东山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汉毛公所传的毛诗。毛诗后起,逐渐取代三家地位。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共收录“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kuài)风4篇(桧即“郐” )、曹风4篇、豳(bīn)风7篇。 二、诗经的特点 1.现实主义 ?2.诗经六义 3.重章叠句 4.以四言为主 5.皆有曲调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三、《东山》阅读赏析 豳风·东山 我徂( cú )东山,慆慆(tāo)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yuān)者蠋(zhú) ,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luǒ)之实,亦施(yì)于宇。 伊威在室,蠨蛸(xiāo shāo)在户。町畽(tuǎn)鹿场,熠耀宵行(háng)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guàn)鸣于垤(dié) ,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yù)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lí) ,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 背景 周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后,建立西周王朝 ,为了统治商朝的遗民,周武王把商王朝直接控制的领地分为四个区:原殷都朝歌为豳,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掌管。朝歌以东地区为卫,封给武王的弟弟管叔姬鲜掌管;朝歌以西地区为鄘,封给武王的弟弟蔡叔姬度掌管;朝歌以北地区为邶,封给武王弟霍叔姬处掌管,共同监视武庚,总称“三监”。武庚表面上臣服于周,实则时刻企图复辟。 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时年13岁,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但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就散布谣言,说周公要篡夺皇位,与纣王之子武庚纠合,联络一批殷商的贵族,并且煽动东夷几个部落,联合起兵清君侧,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力劝召公(周武王的弟弟)支持东征,在召公支持下,经过周公的宣传动员,周公把东征大军组织起来,并亲任统帅,挥师东进。历时三年。终于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联合的武装叛乱。 第一节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1.徂(cú ),本义是行军或类似行军那样的行走。往。 2.东山:在今山东境内,周公伐奄( yǎn,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驻军之地 3.慆(tāo)慆:长久的样子。 4.士:通“事”。就是从事。行:读为“衡”,就是横。横枚等于说衔枚。古人行军袭击敌人时,用一根筷子似的东西横衔在嘴里以防止出声,叫做衔枚。以上两句是设想回家后换上贫民服装,不再从事征战。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初闻思归鸟忆昨寄崔伯易朱元弼 (宋.王令) 平时客坐不敢语,苟以唯诺偿嫌猜。胸中纠结浩千万,到口不吐如横枚 5.蜎(yuān)蜎:幼虫蜷曲的样子;一说虫子蠕动的样子。蠋(zhú):一种长在桑树上的虫,即野蚕。 6.烝(zhēng):久 7.敦:团。敦本是器名,形圆如球。这句连下句是说在车下独宿,身体蜷曲成一团。上文“蜎蜎者蠋”两句以蠋和人对照,独宿者蜷曲的形状像蠋,但蠋在桑间是得其所,人在野地露宿是不得其所。 1.以景写情:零雨其濛。 2.应用对比:空间的对比(东、西),服装的对比(戎装、衣裳)(衔枚、空口) 3.使用比兴:由野蚕,写到人,既是起兴,又是比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