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中医太美《字里藏医》.pdf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文兵中医太美《字里藏医》

字 里 藏 医 作者:徐文兵 【本书简介】 要研究中医,发皇古意,就必须先从最基本的词汇入手,正义严辞。在现代语境下,在涉外教学看 病过程中,徐文兵大夫随时会遭遇熟悉字词的陌生化情形。比如思想,思和想有什么区别?比如魂 魄,魂是什么,魄又是什么?肥与胖有何差别?皮与肤是一回事吗?中医启蒙由认识 汉字开始,中华文明的复兴从振兴中医开始 第一部分 序言 推荐序一龙致贤 中医学的传承离不开明师的指点和学生的苦修。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巫医。 徐文兵大夫的中医启蒙系列丛书,凝聚了他数十年追随名医名家学习,苦心孤诣的实践体 会的心血。不能说大器晚成,也可谓厚积薄发。作为他的老校长,我由衷地为他感到自豪和 高兴。 徐文兵大夫受母亲魏天梅影响,自幼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其母亲指导下, 按照中医传统的教育方法,从童蒙时就背诵 《药性歌括》、《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同时 在父亲徐恪先生的影响下,阅读了大量藏书,培养出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能力。 1984 年,文兵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据负责招生录取的老师讲,志 愿表上从第一志愿的重点大学到第三志愿的大专他填的都是中医。次年,文兵的妹妹文波也 考进来,兄妹同校,被传为佳话。在校学习期间,文兵不仅痴迷学业,还利用闲暇跟随日后 成为他师父的裴永清老师伺诊抄方,而且积极参与、组织院系学生活动,才华横溢,崭露头 角。1986 年获得北京中医学院首届任应秋奖金;在 《中国青年报》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中医系医史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在学院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获奖,1987 年光荣加入中 国共产党。 1990 年大学毕业,文兵留校先后在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门诊办、院办工作。1992 年被 医院选派脱产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管理干部英语进修班,结业后回医院筹建和管理 医院的外宾门诊。1995 年被调到大学校长办公室工作。他少年老成、处事细心周到,满腔 热忱、矢志恢复中医传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1996 年秋,文兵随我去参加全国中医院校校长会议。在南下的列车上,我曾与他促膝 长谈,试言其志。文兵流露出对现行中医教育和医疗模式的疑惑,对中医发展逐渐西化、异 化的忧虑,以及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厌倦,坚定地表示宁愿放弃行政升迁机会,也要从事中医 专业,试图在涉外中医医疗、教学上闯出一条新路来。余爱其才,嘉其志,1997 年力主选 派他赴美讲学。 文兵果然不失其言,在美期间先后顺利考取了全美针灸师和中医师资格,还受到美国针 灸协会的嘉奖,被密苏里州堪撒斯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1998 年回国后,他毅然辞去公职, 创办了北京厚朴中医药研究所,开始了他追求的恢复传统中医教育、医疗模式的追梦之旅。 经过将近十年的含辛茹苦、孜孜以求,现在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潜心研究身心疾病,颇有心得建树,治疗的患者上至外国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中央电视 台、《人民日报》对他的事迹都有报道,影响日渐深远。今年他的中医启蒙系列丛书和英 文版中医教材即将出版,这是他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的结果。 观夫古今,匹夫莽汉,有勇无谋,败事有余。书生犬儒,空谈误国,成事者少。中华民 族的复兴,中医事业的振兴,需要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更需要能够身体力行,为实践理想 而放弃虚名浮利,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人。我也希望热爱中医药事业的人通过阅读中医 启蒙系列,能有所启迪。 龙致贤 推荐序二张晓彤 我与徐文兵先生一见如故。刚认识时,他就是副教授,但大家都不按世俗常情,只称他 徐大夫。相处日久,我才看见徐大夫这个官称后面藏的东西:一个是淡泊名利,谦虚 好学,一个是坚持实践,不离临床。 体味古今名中医的成才之路,不外乎两条,即读书与看病,只不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而是更高、更深。读书不仅是通晓古文,精读熟背经典,更要字酙句酌,反复领悟其中的思 维方法、内在联系;看病不仅是望、闻、问、切,辨证处方,更要在看病中再习经典,反复 加深理解。 徐大夫的这一部小书,正是他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的体现。这种一文必求其确, 一意必析其微的精神,使他在学习、思考、实践中一层层深悟中医之道,一步步攀上中医科 学之峰。 我听过徐大夫讲中医,不仅逻辑严密、层次清晰,而且深入

文档评论(0)

zqianqxf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