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代词的发展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汉语史》代词的发展 人称代词的发展 发展概况 (一)上古(商至两汉语)。 A.第一人称:甲骨文里有“我”、“余(予)”、“朕”三个;后有“吾”、“台”(音“怡”)等; B.第二人称:甲骨文“乃”、“汝(女)”两个;后有“若”、 “而”、“戎”等; C.第三人称:“其”、“之”、“厥”等。 (二)中古(六朝至宋)。 A.第一人称。(六朝后)“余”、“予”在口语里消失,新出现的有: 1.(秦汉)“身”字,如,《尔雅·释诂》::“身,我也。” 2.(六朝)有“鄙”、“民”、“下官”;方言词有(北)“奴”(或作“驽”,宋后只作女人自称)字,(南)“侬”“阿”字。如: ①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②阿见子敬,尚使人不能已。(《世说·赏誉》) B.第二人称。上古的第二人称代词统一为“尔”、“汝”两个。“尔”渐作“你”。新出现的有: “卿”“官”“仁”“尊”等。 C.第三人称。 A.“其”的用法扩大; B.(六朝)新出现的有:渠、伊、己、子(佛经翻译中)、他(别人)。 这些人称代词应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纯然指人的人称代词,即第一、二人称;第二类是兼指事物的人称代词,即第三人称。 (三)近代(元明清) 其发展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产生了新的复音代词,二是有些代词在形式上规范了。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我”仍是第一人称的基本形式。约在宋代,北方口语里产生了“俺、俺们,咱(倃)、咱家、咱们,洒家”等第一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上古第二人称代词“尔”到中古时写作“你”,当时应用不广,一般仍用“汝”。元明以后,“你”几乎成为唯一形式。新出现“您”(“你们”的合音),可用于第二人称复数,相当于“你们”,也用于第二人称单数,相当于“你”。 第三人称代词 近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最主要的是“他”,“伊”也用得较多。“伊家”产生于宋代,元明曲中通用。 (以上内容的学习要求:了解概况。) 人称代词的发展 (一)第一人称代词 甲骨卜辞 里有“我、朕、余”3个,后有“吾”、“台”(音“怡”)等; 1.“朕”字 在上古汉语里,“朕”可作主语、定语和宾语;例如: ①《大丰簋》:“隹朕又(有)慶。”(“朕”作主语) ②《诗经·周颂·访落》:“於乎悠哉!朕未有艾。”(艾:阅历) ③无废朕命。(诗经·大雅·韩奕)(作定语) ③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书·盘庚》)(作宾语) 2..“吾”和“我”的区别。 “我”字作主语、定语和宾语。在先秦,“吾”字用于主语和定语,不用于动词后的宾格。例如: 补:方亦侵我西鄙田。(《菁》1)(定语) ①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论语·述而)(我宾吾主) ②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陽货)(我为宾,吾为主) ③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吾主我宾) ④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左转·恒公六年)(我主吾定) 补:赂吾以天下,吾滋不从也。(《左传·昭二十六年》) (说明:此观点亦欠正确。) 到了汉代以后,“吾”字可用于宾语。例如: ①且吾度足下之智不如吾,勇又不如吾。(《史记·郦生陸贾列传》) ②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极欲。(《史记·郦生陸贾列传》) ③余在,天下谁敢害吾者?(《论衡·感虚》) ①足下昔称吾於颍川。(嵇康《绝交书》) ②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志·蜀志) 但向熹《简明汉语史》说,汉以后,口语里“吾”和“我”逐渐合一 ,主要是用“我”字,赵岐注《孟子》,注中改原文“吾”而用“我”为明证。(P50页) 2.余、予,读音和用法都无区别。“予”后起。它们都可作主、宾、定语。“台”也可作主、定、宾语;“卬”作主、宾语。如: ①非台yí小子敢行称乱。(《书·汤誓》)(称乱:作乱) ②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匏有苦叶》) ③公曰:季子欺余!(《左传·成十七年》) (二)第二人称代词 上古汉语有6个,“女、乃”来自商代,“尔、而、戎”是周代产生的。“女”与“汝”音义皆同。“乃”是泥母,“尔、而、戎”是日母,语音上是双声关系。 (1)“乃”见于商卜辞,用于定语,少数作主语。 ①公曰:“乌呼!君,惟乃知民德。”(《书·君奭》)(作主语) ②古我先生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书经·盤庚》)(作定语) ③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籍传》) (2)“而”作主语和定语,不作宾语。如: ①而邦其昌。(书经·洪范)(“而”作定语) ②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记》)(定语) 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论语·微子》)(主语) (3)“汝(女)”和“若”日母双声,鱼铎对转,可能有同源关系,它们都可以作主、定、宾语,用法没有什么区别。 《书经·盘庚》有“格汝众”、“则惟汝众自作弗靖”(“靖”,安也)。在同一篇内,同一结构方式(后面都有“众”字),时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