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盖1213塑料膜课程毕业设计(全套图纸)》.doc

《外盖1213塑料膜课程毕业设计(全套图纸)》.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目录 前 言 1 二、塑料成型的工艺分析 3 三、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4 四、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7 五、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7 六、浇注系统的设计 8 七、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3 八、模架的确定 19 九、排气系统的设计 20 十、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20 十一、冷却系统的设计 21 十二、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21 参考资料 22 设计小结 23 前 言 模具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冷冲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CAD软件等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之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环节。在设计之前,要具备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及零件、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制造工艺、塑件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等方面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初步了解塑件的成型工艺和生产过程,熟悉各种塑料模具的典型结构。 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是: (1)综合运用塑料模具设计、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及零件、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制造工艺、塑件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等方面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塑料模具设计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 (2)通过设计实践,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基本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计算、绘图和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塑料模具设计全面的基本技能训练,为毕业设计打下一个良好的实践基础。 本设计为一塑料外盖。如图: 对产品的一般要求有:1、壁厚均匀;2、塑件不允许有裂纹和变形缺陷。;3、脱模斜度30/~1;;4、塑件材料为PE(聚乙烯),生产批量为大批量。5、精度为IT5. 二、塑料成型的工艺分析 1. 塑件分析 (1)外形尺寸 该工件壁厚为3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程不长,适合注塑成型。 (2)等级精度 所有尺寸精度为MT5。 (3)脱模斜度 PE(聚乙烯)材料,由于收缩率较大,参考表2-10选择该塑件上的型芯和凹模统一脱模斜度为45′。 2.PE的性能分析 (1)使用性能 耐腐蚀性,电绝缘性优良,可以氯化,辐照改性,可用玻璃纤维增强.聚乙烯的熔点,刚性,硬度和强度较高,吸水性小,有良好的电性能和耐辐射性;高压聚乙烯的柔软性,伸长率,冲击强度和渗透性较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冲击强度高,耐疲劳,耐磨。 (2)成型性能 成型性能 ??? 1)结晶料,吸湿小,不须充分干燥,流动性极好流动性对压力敏感,成型时宜用高压注射,料温均匀,填充速度快,保压充分.不宜用直接浇口,以防收缩不均,内应力增大.注意选择浇口位置,防止产生缩孔和变形。 ??? 2)收缩范围和收缩值大,方向性明显,易变形翘曲.冷却速度宜慢,模具设冷料穴,并有冷却系统。 ??? 3)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发生分解,灼伤。 ??? 4)软质塑件有较浅的侧凹槽时,可强行脱模。 ??? 5)可能发生融体破裂,不宜与有机溶剂接触,以防开裂。 (3)PE的主要性能指标 密度/g·cm-3 0.94-0.96 屈服强度/Mpa 13 比体积/cm3·g-1 1.03~1.06 拉伸强度/Mpa 30 吸水率(%) <0.01 比热容/J·(kg·℃)-1 500-550 熔点/℃ 105-137 计算收缩率(%) 1.5-3.6% 3、PE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1)注射成型过程 1)成型前准备 2)注射过程 3)塑件后处理 (2)注射工艺参数 1)注射机: 2)料筒温度(℃):后段:140~160 中段:- 前段:170~200 3)喷嘴温度:205-215 4) 模具温度:60~70 5)注射压力:60~100 成型时间(s) 注射时间:15~60 高压时间:0~3 冷却时间:15~60 总周期:40~130 三、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通过对塑件结构形式的分析,分型面应该选在盖截面积最大且利于开模取出塑件的底平面上,其位置如下图: 2、确定型腔数 该塑件虽然为大批量生产,但精度要求,又考虑到塑件尺寸、模具结构尺寸的大小关系,以及制造费用和各种成本费用等因素,初选为一模两腔结构形式。 3、排列方式 多型腔模具尽可能采用平衡式排列布置,且要力求紧凑,并与交口开设的部位对称。由于该设计选择的是一模两腔,故采用直线对称排列,如下图所示: 塑件模流分析: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塑件能够很好的填充满,塑件冷却质量也比较高,注意流道的冷却,布局比较合理。 四、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本模具设计为一模两腔,对称直线排列,根据塑件结构形状,推出机构拟采用脱模板推出的推出形式。浇注系统设计时,流道采用对称平衡式,浇口采用侧交口,且开设在分型面上。因此,定模部分不需要单独开设分型面取

文档评论(0)

paob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