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全套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概论 一、文学史的概念及文学史的分期 1文学史的概念:文学史是人类精神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 2中国文学史的撰写及代表性的文学史著作。中国文学史的撰写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西方人所书写的中国文学史时期。李明滨先生在《世界第一部中国文学史》中明确指出俄国汉学家王西里1880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纲要》是第一部中国文学史著作。它不仅叙写中国文学,而且囊括各类古籍。1882年,末松谦澄撰写了日本第一部中国文学史《支那古文学略史》,继《支那古文学略史》之后,一大批中国文学史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日本迎来了中国文学史创作的黄金时期。如明治二十四年(1891)儿岛献吉郎的《支那文学史》、明治二十八年(1895)藤田丰八的《支那文学史稿·先秦文学》、明治三十年(1897)古城贞吉的《支那文学史年》、明治三十一年(1898)笹川种郎的《支那文学史》、明治三十六年(1903)久保天随的《支那文学史》,等等。日本之所以在短期内出现如此众多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一方面是日本受到西方现代史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有渊源关系,编订中国文学史可以起到“辨章学术、考境源流”的作用,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认为英国人1901年出版的翟里斯的《中国文学史》是第一本文学史。此外德国葛鲁贝(又译顾路柏, Grube) 1902年在莱比锡出版了《中国文学史》。第二阶段是中国人开始撰写中国文学史。最先是南黄北林。胡怀琛《中国文学史略·序》称:“编文学史者,始于闽侯林传甲氏。”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绪论”说:“中国人自著之中国文学史,最早的一部,似为出版于光绪三十年(1904)的林传甲所著的一部。”林传甲《中国文学史》,系京师大学堂讲义,1904年编讫印行, 1906年又印, 1910年4月19日起在《广益丛报》连载, 1910年6月初版。黄人《中国文学史》系东吴大学堂讲义。东吴大学成立于1901年3月,由苏州博习书院、上海中西书院合并而成,开办初所授课程仅中学程度,至1905年始开设大学课程” 黄人自东吴大学创立起,到1913年故去,一直在此任教,本书即他为文学院编写的大学课本,由此可推知:大概从1904年开始着手教材编写,1905年依此讲授。储皖峰《中国文学史·绪论》称:“我国人著的中国文学史,第一部当推窦警凡的《历朝文学史》,见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铅印本,序末署光绪三十二年丙午梁溪振学主人窦警凡序。据可靠传说,他的著稿则甚早。次之为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第三阶段是民国时期,代表作是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成于1932年,当时即获佳誉,以后屡有印行。以今观之,则该书基本上可说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通史。郑氏该书一大特色在于选录了大量插图,数量总计174幅。为此,郑氏解释说,插图的作用一是将读者喜读的故事、著名作家的面貌等显示 出来,二是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实景。该书另一特色是为求文学史之完整而充分重视俗文学,全书近1/ 3的文字介绍了变文、诸宫调、散曲及弹词宝卷等。郑氏认为只有在充分论列了主要存在于民间的俗文学作品后才能有表现中国文学整个真实面目与进展的文学史。第四阶段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代表作是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编写者在《说明》中说:“我们努力依照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勾画出它们的面貌,同时还注意到各种文学形式的发展和相互影响,以及它们的源流演变。本书除了专章论述文学艺术的起源外,对各种文学形式的发生发展都有所论述,说明它们的发展线索和继承关系。”这部文学史以历史时代为序,以各种文体的发展为经,以作家和作品为纬,每编除有“概论”论述这一时期的社会和文学发展情况外,均分文体加以具体论述。这样不仅使读者能了解各种文体在各个历史时期悦长的状况及其产生、发展、兴盛、衰微的原因,而且可以把握住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概貌和各种文体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复杂关系。在这部教材中,编写者努力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的起源、文学的社会性质、文学与现实、作家与现实、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继承与革新等重要理论来分析各种文学现象,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本着这一宗旨,该书全面论列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全书约90万字,分九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和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的文学。每编起首为“概说”,其次为“章”,再次为“节”。“概说”概括介绍该编文学大貌,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强调了该编历史文学所由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决定作用,观点明确,论旨清晰。列入“章”的是重要的文学史事和一流的大作家,较次要的史实和作家则在“节”中叙述和论列。编、章、节,章目

文档评论(0)

别样风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