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古代印度.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讲 古代印度.ppt

第四讲 古代印度文明 张绪山 一、古印度的自然环境、居民与文明 从地形上看,北部为喜马拉雅山麓,地势险峻,森林密布,不适合人类活动。西北部与喜马拉雅山连接的有一些东北到西南走向的山脉,把印度和中亚地区分割开来。但中亚是古代游牧民南来北往、东西迁移的必经之地,而这些山脉都有一些可以穿越的山口,入侵者常通过这些山口冲入南亚次大陆。雅利安人、希腊人、阿拉伯人、蒙古人都曾经从这些山口进入印度,并在那里建立起政权。 古印度文明分期 1.哈拉巴文明时代:2300- 1700 BC; 2.吠陀文明时代:1500- 600 BC; 3.列国时代:前7世纪- 前4世纪. 4.帝国时代:前4世纪- 公元4世纪 二、早期文明:哈拉巴文化 哈拉巴文化: 2300—1700 BC在印度河流域兴起的早期城市文明,主要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1925年发现,因最先发掘遗址哈拉巴而得名。 它分布在北起喜马拉雅山、南到阿拉伯海、东至德里、西到今巴基斯坦与伊朗交界处、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其文明遗址有250多处,比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面积还要大两倍。 城市分城堡和居民区两个部分:西面是城堡,建筑在较高的城基上;东面较低的是居民区。城堡以城墙为保护,城门位于北面和南面,居住区也可能有城墙。 街道经过规划,主要街道是一般街道的两倍宽,是小巷的四倍宽。砖的大小标准化,烧过的砖和泥砖均是如此。 摩亨佐·达罗遗址 摩亨佐·达罗遗址 哈拉巴文化的衰落 公元前18-17世纪开始衰落:城市被废弃; 衰落原因不明; 环境破坏,生态失衡? 三、印度古典文明 (一)吠陀文明(1500-600 BC) 1500 BC,雅利安人(印度—雅利安人,Aryans)进入印度河流域,逐渐弃牧从耕,定居下来,创造了一个新文明。 “雅利安”在梵语和从梵语发展出来的印度语言中,意为“生而自由的”、“出身高贵的”。 反映这段历史的主要文献是宗教经典《吠陀》,该时代又被称为吠陀时代,该时代的文明被称作“吠陀文明”。 早期雅利安人的社会生活和制度反映在他们最早的文献《梨俱吠陀》中,它部分创作于1000 BC以前。这部文献和后来的三部 《娑摩吠陀》(Sama Veda)、 《耶柔吠陀》(Yajur Veda)、 《阿闼婆吠陀》(Atharva Veda) 合称为吠陀经,后来成为印度教的宗教经典。 (二)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分为三个阶层:祭司、贵族武士、平民。种姓制度发展的第一步是对达萨人(Dasa)的排斥,主要区别是肤色,种姓在梵文中称“瓦尔那”(Varna),即“肤色”的意思。 婆罗门(Brahmins)-> 祭士 刹帝利(Kshatriyas) -> 武士和统治者 吠舍(Vaisyas) ->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首陀罗(Shudras) -> 奴隶(非雅利安人、失去身份者) 贱民-> 不可接触者;渔猎者、屠夫、刽子手、掘墓人、清道夫、皮革匠等 这一时期,种姓之间仍有一定的流动性。 种姓制度的特点 首先,各种姓的职业独特性; 其次,各种姓世袭,实行内婚制; 第三,在宗教方面,首陀罗不得参与前三个等级的宗教活动。 第四,在法律上,几个种姓的不平等表现得最为明显; 第五,每个种姓都有自己的“法”即道德准则。 (三)婆罗门教 《吠陀》经是最高经典; “三神一体”:创造神(梵天)、守护神、毁灭神; 梵我合一;万物从梵天而生、依梵天而存在、毁灭时又归于梵天。世界上只有梵(宇宙精神)的存在是真实的,其它皆虚幻。 弃绝社会,抑制情欲,寻求解脱; 轮回业报,因果报应;对种姓制度的解释; 四、列国时代:600-300 BC 顺世论 活跃于前6- 4世纪;意为“流行在人民中的观点”;其主张: 世界由地、水、风、火四元素组成; 人死意识随之消失,无灵魂可言,更无转世可能;所有人均为四元素组成,故无等级高下之分,应一律平等; 弃绝社会、禁欲主义乃婆罗门无理主张,无必要性,更无神圣性。 耆那教(Jainism) 耆那教即制胜者门徒的意思。 创始人大雄(Vardhamana Mahavira,约540- 467 BC),出身于刹帝利种姓。据说他早年娶一公主为妻,但到30岁时抛弃红尘,成为裸体苦行者,云游东印度各国,苦修十二年。第十三年到一个偏僻村子附近修练,领悟到最高的心灵智慧(Nirvana),成为无所不知者、伟大的英雄和制胜者。以大师身份云游30年,72岁时去世。 佛教(Buddhism) 创始人:乔达摩家的悉达多,属于释迦族。563 BC生于迦毗罗卫附近的兰毗尼村(今尼泊尔)。其父净饭王,迦毗罗卫的国王。有预言他会出家,其父防范,为其安排舒适生活。16岁结婚,在王宫中过着奢侈舒适的生活。最后看到人的老、病、死种种痛苦,领悟到尘世欢乐的空虚无常,为清新寡欲的出家生活所吸引。 反对婆罗门教及其祭礼、

文档评论(0)

小青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