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范与惩处教育与引导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中国西方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中华法系的特点:礼法结合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罗马法单元解读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标要求:(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德治与法治之争秦朝引经决狱汉朝以经注律魏晋唐约律合流宋元明清法律儒家化礼法之争礼法结合习惯法→成文法汉:礼法开始结合魏晋:进一步推动法律与教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礼法结合唐:礼法结合的典范律令儒家化引经注律时空坐标:构建知识体系《汤刑》《禹刑》《九刑》以法治国秦律《唐律疏议》礼法结合《九章律》律例合编《宋刑统》《大清律例》基层教化乡约法律教化重视家训宗法礼制

一、礼法之争——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德治思想的渊源(1)夏商:君王和奴隶主可以随意残害奴隶,实行“人殉”制。(2)西周:统治者建立起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体现统治者的自我约束)宗法制是西周的根本制度,一方面是国家结构中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另一方面是宗法制度下的尊卑长幼关系。从国家观念和家族观念两方面,把统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天下一家,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一、礼法之争——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一)夏商西周时期

2.法治思想的渊源(1)夏商周:夏《禹刑》,商《汤刑》,周《九刑》这些都是习惯法。(2)特点:夏商重刑轻德,西周明德慎刑。(一)夏商西周时期材料: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习惯法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法治叔向叔向反对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不愿丧失贵族阶级生杀予夺的特权)德治子产作刑书(二)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1.背景:(1)时代特征: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2)经济根源:铁犁牛耕,土地私有,新兴地主阶级崛起。(3)思想来源:诸侯国君纷纷寻求治国新思想,儒家德治思想与法家法治思想影响最大。2.第一次德法之争:郑国子产“铸刑书”【思考】从唯物史观角度思考,叔向为何反对子产“铸刑书”?“铸刑书”有何深远的历史影响?材料:三月,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泽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左传·昭公六年》中国古代的制与法,相当于西方的成文法;中国古代的理与礼则相当于西方的习惯法。——吴于厪影响:子产“铸刑书”①限制贵族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②具有鲜明的改革色彩,为法家的“以法治国”提供了经验,也为历代王朝法制建设的发展奠基;③对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促进封建社会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④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揭开了中华法系的序幕。晋国赵鞅“铸刑鼎”

【思考】儒家与法家各持何种意见?儒家却认为礼可以治理社会:儒家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法家认为君主应该用法与刑来管理国家: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韩非子·有度》主张德治,以礼治国主张法治,君主用法和刑治国(二)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3.第二次德法之争:焦点在于治国手段,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富国强兵。

学派治国思想治国手段理论来源儒家法家孔子:①为政以德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德治,通过道德教化民众,仁和礼的手段人性善韩非:①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②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必守法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和刑的手段人性恶商鞅: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颁行法令,奖励耕战)3.第二次德法之争:(二)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德治与法治之争儒家与法家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法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