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课《短文两篇》(爱莲说)ppt课件.pptx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课《短文两篇》(爱莲说)ppt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课《短文两篇》(爱莲说)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CONTENTS

导入

课文内容解析

教学方法与技巧

课堂练习与作业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与扩展阅读

导入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该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他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世尊称为“理学家”。

周敦颐的理学思想深受理学各派追捧,其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等对后世的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文内容解析

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作者喜爱莲花,再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进行分述,最后总结作者对莲的敬爱之情。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莲的优美形象和高洁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污浊社会的憎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这句话描绘了莲的体态香气,表现了莲正直、通达、坦荡的品质。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莲的风度气质,表现了莲高洁、庄重、美好的品质。

教学方法与技巧

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诵读法

讨论法

情境教学法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03

02

01

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提问技巧

利用PPT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多媒体运用

通过幽默的语言、生动的例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营造

课堂练习与作业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填空题

《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

《爱莲说》中表达作者对莲的喜爱的句子是“____”。

01

02

03

04

背诵并默写《爱莲说》全文。

搜集有关莲的诗句或文章,写一篇关于莲的赏析,字数不少于300字。

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比较两篇文章在描写和表达上的异同,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总结与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01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爱莲说》的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同时体会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与方法

02

本课主要讲解了《爱莲说》的文意、字词、句式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情况

03

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完成课堂练习。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教学亮点

本课的教学亮点在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通过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同时,对于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加强课后辅导,提高其学习效果。

改进措施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此外,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与扩展阅读

[4]钱钟书.中国古典文学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胡适.中国文学史大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谢谢

THANKS

文档评论(0)

189****187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天津卓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L1U0A9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