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1)(教案).doc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1)(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节课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系列之《美术鉴赏》模块的第4课,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中的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在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在初中欣赏评述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有基本的欣赏方法,可是还不够系统,存在表面化。高中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体,让学生思考、辨析意象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能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2、方法与过程:通过对比欣赏,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意象艺术作品中感悟艺术家所表达的个人情感、观念、意识等,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迪,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同时,加深对武夷山民间建筑装饰图案的意象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能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2、难点: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教学设计:

导入,感知意象

展示图片《蒙娜丽莎》(意大利、达芬奇),让学生回顾并说说具象艺术的特征,与此同时,展示图片《马蒂斯夫人像》(马蒂斯),让学生说说对此画面的直观感受,并判断它是否属于具象艺术,如果不是,两幅作品有何区别。

总结两幅作品的相同与不同:相同点:题材相同,都是人物肖像画,不同点:《蒙娜丽莎》是一幅具象艺术作品,《马蒂斯夫人像》是一幅意象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艺术品并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如实再现,有的是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

引出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板书)

一、为什么有的作品形象怪异(板书)(探究意象)

1、同时展示两幅作品:圣维克多山的摄影作品和赛尚的《圣维克多山》油画作品,为什么赛尚的《圣维克多山》和真实的相差较大?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用笔、用色的构成来欣赏感受(通过赛尚的表现静物色彩造型法的绘画观点说明他的风景画的风格。

塞尚——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之一,他认为结构有物体与物体形成画面关系的结构以及物体本身的结构,为了在风景画中表现空间结构关系,所以在用静物的色彩表现风景透视时,常常用很近的前景来形成画面的支撑点,然后一层层推进来造成空间感。但他又认为人在观察事物中,两只眼睛总在不停的转动中,事物便发生晃动或移位,造成视觉的变化,使他在对形体本身的不停分析、对画面结构的分析忘掉空间感,所以,画面变成一张相互紧贴的平面,这样一幅画变成一种色块与色块在扁平面上的跳动。这幅风景画中,他以朴实有序的笔触,表现出物象的细微色差。虽然画中颜色种类不多,但每一种色都有着丰富的色阶变化。那浓重而沉着绿色,衬托出不同明度与纯度的土黄、土红和蓝色,使整个画面恰似一首和谐的色彩交响乐。同时,那无数的笔触,被敏感而理性地放置在画面上,成为厚重而富于肌理变化的色块。笔触的种种走势、排列、连接、转换和交织,构成了空间,也产生结构,形成对比和谐的秩序。面对这幅画,我们可感到色块、笔触、线条等抽象的视觉要素,从客观景物的图像中漂浮出来,在画中形成一种新的现实。而这种“新现实”的意味,正是塞尚绘画艺术的核心。

2、同时展示两幅作品,一幅是真人摄影,照片中的人表现出呐喊的表情,一幅是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

请学生大胆说出对两幅作品的感受,同样都是在“呐喊”,蒙克所表现出来的形象与现实形象有何不同(夸张、变形、主观……),引领学生从画面的线条、色彩、形象、构图等美术语言角度分析作品,了解意象艺术表现手法。并结合画家的独特的经历(通过画家“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认知意象艺术和艺术家的主观性——怪异的画面效果),让学生更深层的感受意象艺术,理解画家对画面主观的处理。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堪称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以不祥的预感。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同样的紫色,重复出现在孤独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这一形象被高度地夸张了,那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画式的。那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使人想到了与死亡相联系的骷髅。这简直就是一个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疯子画的”,蒙克在该画的草图上曾这样写道。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天空与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