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西医结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pdf

2023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西医结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西医结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乳腺癌手术及放化疗后,淋巴结和淋巴管的破坏会引起淋巴回流通路受阻,

导致富含蛋白的淋巴液在软组织中积聚,出现上肢和腋窝的肿胀,进而引

发肢体畸形、活动功能障碍及焦虑、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

该病虽然不能治愈,但通过积极的消肿治疗、专业的护理和长期的康复治

疗,水肿的症状可以得到长期缓解,患者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可以得到

长期满足。

本专家共识从淋巴水肿的流行病学与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改变、

中医学认识、相关高危因素、分期及分级、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西医防治

手段及护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分析,以期提升临床工作者对淋巴水肿发

病机制和早期诊断及防治重要性的认识,达到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改善患

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1流行病学与病因

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治疗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可达13%~

65%[1]。据统计,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是较常见的继发性水肿,

其发生率可高达20%~50%[2]。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淋巴运输能力降低和(或)淋巴负荷增加,液体在软组织间隙积聚[3]。近

检,但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仍高达6%~10%[4]。淋巴水肿的发病时间

一般是术后3个月至3年,术后18个月达到高峰,而术后3年的发生率

可达77%,之后每年发生率会呈小幅度增加[5]。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常可见肢体肿胀、疼痛,上肢纤维化、硬化,以

及关节灵活度降低,病情严重时可反复发生蜂窝组织炎[6,7]。疾病初起阶

段,患者手臂或手表面结构发生轻微变化,并伴有肢体沉重的感觉,肿胀

的较常见部位是前臂,此处比较柔软,肿胀在外部压迫下即可消失,患者

通过抬高肢体,可以减轻水肿,水肿也可发生在腋窝、肩胛骨或乳房。随

着病情进展,患者抬高肢体也无法减轻水肿;水肿区域扩大,并呈现浅红

色外观[8,9]。本病从最初的肿胀到渐进的结构畸形,往往只需要几周到几

个月时间[10]。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乳腺术后区域淋巴

结放疗、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术

后愈合并发症(包括延迟愈合、感染、积液等)、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25kg/m2、阳性淋巴结8个以及肿瘤的包膜侵犯等[11,12]。

2淋巴水肿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改变

淋巴管系统是一个单向的回流管道,可以协助静脉将体液回送入循环系统。

毛细淋巴管盲端起源于组织细胞间隙,吸收组织液形成淋巴液,淋巴液在

淋巴管内向心流动,沿途经过若干淋巴结过滤后,汇集成左、右淋巴导管

[13]。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引流多余的间质液、吸收脂肪和

免疫监测[14,15,16]。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回流受损引起间质液的积累,从而导致组织肿胀。淋

巴液的产生、运输、流出或淋巴管的功能失调都会导致淋巴水肿的发生。

淋巴液瘀滞会导致细胞外的间质发生不可逆的纤维增生,而组织纤维化影

响淋巴管的运输功能,导致皮肤组织变硬、增厚、肢体体积增大、畸形,

关节活动受限[17,18]。患者除了会出现局部组织的肿胀和疼痛外,还易发

生皮肤和淋巴管的感染,而反复发生的蜂窝组织炎又会加重淋巴水肿,形

成恶性循环[19,20]。

目前,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淋巴水

肿和继发性淋巴水肿。原发性淋巴水肿与遗传和基因突变相关,可表现为

孤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复杂综合征的一部分。继发性淋巴水肿是临床上较

常见的一种淋巴水肿,通常与获得性的淋巴损伤相关,例如局部感染、创

伤、手术、肥胖、恶性肿瘤以及相关治疗,此外,部分继发性淋巴水肿也

受遗传易感性的影响[21,22,23]。淋巴水肿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涉及一系列

连续而复杂的过程,包括脂肪沉积、淋巴管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淋巴

水肿周围可见大量肥大脂肪细胞聚集,其压迫并破坏淋巴管,阻断淋巴液

运输[24,25]。脂肪细胞可通过分泌脂肪因子和细胞因子,例如肿瘤坏死因

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文档评论(0)

199****27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