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VIP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烛之武退秦师——玩味琢磨见真“义”

教学目标

1.了解“春秋笔法”,用批注法体会本文写人记事的精妙。

2.赏析人物形象,结合课文时代背景思考“义与利”的关系。

3.思考烛之武成功的深层原因,探究作者的创作立场与思想。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分析烛之武人物形象,学习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探究隐含在历史事件中的思想与观念。

教学过程

预习任务:

1.朗读课文,巩固字词知识。

2.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文化常识。

提供要点:“春秋三传”、孔子作《春秋》、“春秋笔法”

①《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旧传为\t/item/%E5%B7%A6%E4%BC%A0/_blank春秋时期\t/item/%E5%B7%A6%E4%BC%A0/_blank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t/item/%E5%B7%A6%E4%BC%A0/_blank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t/item/%E5%B7%A6%E4%BC%A0/_blank《公羊传》\t/item/%E5%B7%A6%E4%BC%A0/_blank《谷梁传》合称“\t/item/%E5%B7%A6%E4%BC%A0/_blank春秋三传”。

②司马迁《报任安书》:“仲尼厄而作《春秋》”,孔子55岁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以期向各诸侯推广“仁政”,一路走来“累累若丧家之犬”,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68岁回到鲁国之后,退而著《春秋》,亚圣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③《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暗寓褒贬,其中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故称之为“春秋笔法”。后指文字简短精练、文笔婉转而隐含褒贬意思的写作手法。

课堂总任务

作为《春秋》三传之一的《左传》是否也渗透了孔子的“仁义礼信”的思想?请同学们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圈画出和“仁义礼信”有关的内容,思考其中蕴含的立场和价值观,及时把阅读过程中的发现或感想写在课文旁。课上将批注内容进行交流。

任务一火眼金睛看清“利”

文章以“无礼”一事起,以“不仁”之理收。请从“仁义礼信”的角度点评首尾两端。

(1)首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质疑点:书上注释也好,后世之人常称呼的是“晋文公”“秦穆公”,这里为何是“晋侯、秦伯”?“无礼”为什么就要上升到发动战争?“无礼于晋”为什么秦国要参与战争?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时代特点?

讨论:①“晋侯、秦伯”是周天子时的封号,表明欲借《春秋》以正名、恢复周礼的意图。

②作为一国之君的郑文公在重耳,也就是晋文公,流亡郑国期间未以礼相待这位同姓公子在先,在晋楚争霸时首鼠两端依附楚国在后,这些确实可以说对晋国“无礼”,更重要的是,攻打郑国是一雪晋文公个人耻辱的需要,也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扩张的需要。

③秦国追随晋国而来。一是秦晋的盟友关系,于情于理“于礼”,秦师都是要来的;二者是继续城濮之战后对秦有利的形势,就是在秦晋结盟的路趟续走下去,有扩张国家势力、争霸天下的机会秦国一定会抓住。

④可见,当时各国表面说“礼”,实则为“利”。

(2)尾段: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质疑点:晋侯对秦伯的称呼“夫人”有“礼”吗?如何评价晋文公最后的“去之”?

讨论:①“夫人”即“此人”,指的就是秦伯。晋侯没有称其名,也没有呼其国,而是用了一个“夫人”,可以看出晋侯对秦伯的冷漠,而晋侯却念及过往恩情不予进兵,又体现了他的优柔寡断。②晋文公退兵前的理由看似满口仁义道德,与出兵讨伐“无礼”、不忠的合理理由一样,其实不过是掩饰自己想扩张称霸的野心。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公从之”一句大有文章。郑伯为什么这么轻易就听从了对一个陌生人的推荐?“许之。”一句又让人疑惑,烛之武为什么在拒绝之后又同意了?孔子说:“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试从这个角度分析原因。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质疑点:“公从之。”郑伯面对一个自己不知道底细的人,就把国家存亡的大事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