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媒介信息》+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VIP

《辨识媒介信息》+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中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辨识媒介信息

教学目标

1.多角度探究信息文本特征,把握在与其他媒介元素相融合的过程中语言表达的规律。

2.阅读多种媒介信息文本,提高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阅读及审美能力。

2.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自觉做一名理性的信息阅读者、负责任的信息传播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实践,掌握辨识媒介信息的主要方法与步骤,有效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

2.在辨识性阅读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对媒介信息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自觉承担信息传播的责任。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媒介信息中语言表达与其他媒介元素的融合,在媒介信息的阅读实践中深化关于语言运用规律的认识。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识性素养培养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做到“跨界”而不“越界”。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同学们阅读一则曾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的信息,这则信息后来被公安机关证实是谣言!但当时却有很多人误以为真。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警情通报

2018年10月10日中午12时许,xx动物园象馆管理员发现园区丢失了一头2吨重的成年雄象,现已向全市各区县及乡镇部门发出寻象通告,亚洲象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皮厚,肉质发柴,不好吃,不耐吃,希望有关涉事人员及时醒悟,悬崖勒马,速到有关部门自首反映案情争取宽大处理。

xx市公安局

2018.10.10

(信息源:以图片形式在各社交平台传播)

明确:1.事件本身新奇。2.体裁特别。

信息时代,传播媒介是多样的,传播的大量信息可谓真假混杂,良莠不齐,因此有效辨识媒介信息是我们必备的能力,同时也与我们的语文学习密切相关。如何辨识信息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

【设计意图】选取典型信息事件,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觉辨识媒介信息。

二、教学过程

任务一:审读文本特征,辨识信息真伪

【自主探究】

我们仍然阅读这一则信息,思考如何根据信息来源及语言表达特征辨识信息的真伪。

梳理探究结果——

(一)信息来源:非权威部门发布,来源不明确。

(二)语言表达特征:

1.逻辑混乱:前面表述为“丢失”,后面又警告“涉事人员”,到底是丢失还是失窃,表述混乱;即使是盗窃,事实真相没有查明之前,无法断定盗窃目的是为了吃肉;

2.表述不严谨:公安机关一定是敦促犯罪分子到“公安机关”自首,而不是到“有关部门”。

3.语法错误:“及”表并列关系,“各区县“与“乡镇部门”是包含关系;使用了10处逗号,1处句号,标点使用错误多。

4.语体不规范:“警情通报”作为公文的一种,以简明的书面语进行表达,“亚洲象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皮厚,肉质发柴,不好吃,不耐吃……”是随意的口语化表达,不符合文体要求。

【自主探究】

由此,我们可以探究出辨识媒介信息真伪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梳理探究结果——

辨识信息真伪的一般角度:

1.信息源是否权威,是否具有公信力;

2.内容是否科学、真实,具有可论证性;

3.涉及到的人与事是否具有可查证性;

4.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文体要求、媒介特征要求,具有可读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紧扣语言表达特征,在提高辨识真假信息能力的同时,深化对语言运用规律的认识,提高语言素养。

任务二:分析表达手法,评价信息立场

媒介信息在呈现事实的同时往往要表达一定的立场。因此在辨识真伪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分析、评价信息的立场。请阅读某外国媒体对我国奥运冠军全红婵的相关报道:

外媒文字解读:

尽管她表现得无懈可击,但这位14岁的中国女孩全红婵在比赛中没有任何笑容。

【自主探究】

你赞同该媒体的观点吗?该媒体在表达信息立场时耍了什么花招?请谈谈你的阅读发现。

梳理探究结果——

外媒的观点是荒谬的,不符合基本的因果逻辑:没有笑的原因是全红婵比赛状态好,专注于比赛,因此才站到了世界最高领奖台。这是由对中国运动员先入为主的偏见导致的立场偏颇。外媒耍的花招是:恶意剪裁事实,进行不当的因果推论。例如,在表达信息立场时刻意突出全红婵某一刻的面部表情——没有笑,然后再进行不当的因果推论——没有笑是因为中国运动员受到国家某方面的压迫,进而抹黑中国。

【表达实践】

如果要校正外媒不正确的观点与立场,我们可以怎样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