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25 新高考情景类和史学类材料题答题技巧(含解析).doc

(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25 新高考情景类和史学类材料题答题技巧(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重难点23新高考情景类和史学类材料题

【题型特点】

情景分析和史学素养类材料分析题是新高考比较侧重的新型题目。主要可以分为论证说明、情景分析和史学素养几个类型。比较侧重信息提取、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考察,对考生知识素养、语言分析素养和史学基本素养的要求都比较高,是考生拉开分数差距梯度的主要题型。比较容易丢分的原因包括基本史实运用熟练度不高、语言分析精细化程度较低、图片和表格信息观察能力不足、归纳概括水平较低等。

【满分技巧】

培养基本的语言信息归纳能力,从简单的特点归纳题起步,强化句意、段落大意的信息归纳总结能力提升。

培养图片、地图、表格数据、列表文字素材等类型材料的信息提取能力,强化特点、变化的观察寻找,重视规律提取、特征描述能力的养成。

积累常规史料分析、历史解释、史学评论、史学价值等类型题目的表达素材。

培养核心史实和关键评价的灵活迁移运用能力。一般的新情景题都是小切口深分析的典型,虽然事件或者素材比较具体,但是会有比较明确的时间提示,以此为切口展开背景和影响解读是得分关键。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

【论证说明】

1.(2023·海南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口号,号召各根据地开展生产活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艰苦劳动将其改造为“陕北的好江南”。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志在治沙的林业人进驻地处高寒、极端少雨、沙化严重的塞罕坝,经过近5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摘编自《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劳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深刻涵义。(10分)

【答案】(16分)

(1)作用:抗战时期的大生产运动巩固和发展了敌后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精神力量;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关的工作效率;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经验。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劳动,改变了原来贫穷、落后的面貌;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涵义:政治上,结束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中国历史发展新时代;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高了生产力,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中国人民的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奔向全面小康,实现了伟大飞跃;思想上,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成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胜利,证明了中国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国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空前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1)据材料“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克服根据地物质匮乏的困境,党在根据地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在大生产运动中所形成的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也成为鼓舞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精神力量;党在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还进行了精兵简政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也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据材料“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共同劳动,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改变了原先落后的面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据材料“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在艰苦劳动的努力下,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9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