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词人宗婉研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清代女词人宗婉研究

?

?

曹隆重

摘要:清代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女性词人群体庞大,可考作品数目繁多,在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之下,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女性词人。在这些女性词人中,宗婉是其中较为优秀的一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笔者从原始文献资料出发,尽可能地描述其生平,从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等多方面解析其作品,以同为女性的视角对其作品进行文本细读,以窥男权社会下女性生活的另一面。

关键词:宗婉;女性词人;清代

[]:I206[]:A

[]:1002-2139(2019)-17-066-01

清代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妇学大兴,闺秀多才,女性作家群体庞大,可考作品数量繁多。尤其在江南地区,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其文学修养之深,可谓“绣虎雕龙,不让风流名士。”而单就诗歌体裁而言,清代女性诗歌创作之盛前所未有。宗婉是清代女性作家中一位较为优秀的词人,有几十余首诗词传世。

宗婉(1810-?),字婉生,江苏常熟人,著有《梦湘楼词稿》二卷、《梦湘楼诗稿》二卷、《梦湘楼梓余草》一卷、《桐叶吟》一卷、《蔗根词》一卷等。宗婉少有文才,早年携弟妹吟咏。后嫁萧氏,婚后不久丈夫去世,独自抚养二子,曾在苏州开设私塾,为女塾师,从之者甚众。

其侄宗廷辅将宗婉《梦湘楼诗稿》、其妹宗粲《茧香馆吟草》、其母钱念生《绣余词草》合刊出版,名《湘茧词草》。在该书序言中写道:“乱后,辅寄家崇明,姑则北上,音问稍契阀矣。”宗婉定居于北方时,结识了当时颇负盛名的才女左锡嘉。二人同为江苏人,丈夫早亡,生活十分孤独。虽然宗婉比左锡嘉年长二十岁,但相似的身世际遇、丰厚的文学修养、相同的兴趣爱好使二人一见如故,唱和交往不绝。

虽然清代女教有所发展,世家大族的女性获得了学习机会,但根植于女性“德先于才”传统思想的“女子无才为德”、“才多至败德”思想仍是主流,总的来说仍是男权社会。所谓的女教,除识字外,也多是学习《列女传》、《女书》等。在傳统思想和受教育、眼界限制的影响下,大多数女诗人缺乏男性诗人的政治眼光和远见卓识,视角大多为伤春悲秋、凄婉哀怨的“闺怨”情结。如《醉花阴春暮》:

风卷残红和梦碎。梦也伤憔悴。追想梦如何,梦不分明,梦醒还如醉。

夕阳影里重门闭。别有销魂地。怎样不销魂,要不销魂,恨少留春计。

从“残红”、“憔悴”、“恨”等词中可以明显看出整首词悲切的情感基凋。词人由落花想到春日将暮、无计留春,发出“恨少留春计”的感慨。

再看一首《点绛唇初夏夜作》:

新月如钩,画帘倒影云拖地。二分还未,未有团圆意。

冷浸吟魂,悄向阑干倚。花阴底,落红堆砌,一阵东风起。

自己和丈夫早已阴阳两隔,明知“未有团圆意”,却无能为力,只能通过无穷无尽的思念来控诉命运的不公。丈夫已经离去,可是宗婉却还是活生生的人,她的哭泣既是对丈夫的无尽思念,更是作为生者对生命和自由无声的挣扎。寂静的庭院中只有新月与自己相伴,词人的孤寂通过新月、倒影、落红等自然意象来衬托,孤寂之情更甚。

左锡嘉《凤凰台上忆吹箫题宗婉生梦湘楼诗集》曾言:“好句如仙,新声绝妙,碧云吹断参差。把满腔幽怨,写出兰思。”总的来说,宗婉词风幽怨哀婉,抒写流离伤感之情、独居怅然之意。但也不乏清丽之作。如《海棠春春晓》:

暖香萦梦春将晓。小院静、曲房深窈。翠幕一重重,哪有东风到。

半醒半睡闻啼鸟,似报我、海棠开了。检点梦如何,约略春多少。

春日融融,伴着阵阵暖香入梦,幽静的小院中曲径绕廊,翠幕遮挡了东风,然而半醒半睡间听到鸟儿的叫声,仿佛是春天来了。词中虽没有直言其乐,却通过“啼鸟”、“海棠”传递出春日特有的朝气,明朗清丽,使人读来耳目一新。

然而,相对于其他女性作家单一的闺怨之作,宗婉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创作角度、视野和题材。在丈夫亡故后,守寡几十年,她创作了悼亡词缅怀亲属,抒发了对亲人的惋惜,以及个人孤苦凄凉的情感之时,也侧而表现了封建时代女子的命运。如《高阳台鞔清河郡兰卿表侄媳》:

吹气如兰,其人似玉,岂知命比琉璃。幸有前缘,也曾省识芳姿。秦楼一夕萧声断,怅香魂、化作云飞。是耶非,鬓影衣香,梦里依稀。

从今冷落张郎笔,叹画眉无计,枉费唏嘘。灯晴空房,忍听枕畔儿啼。那人生小妲娥样,果红尘、无分留伊。最凄其,月渐团圆,人反长离。

上阙回忆表侄媳,化用李白“萧声咽,秦楼梦断秦楼月”(《忆秦娥》)的词句,萧声刺破了秦楼的梦境,香魂如今已化作云飞去,只留梦中依稀的衣香鬓影,无从怀念。通过表侄媳如兰似玉的芳姿,表达“命比琉璃”的惋惜之情。下阙使用张敞画眉的典故,表达出从今无计画眉的悲伤。孩童尚小,空荡的房间里,枕畔只有小儿啼哭,而不见故人。下阙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衬托出表侄媳离世后表侄将孤身一人的凄凉。词人通过缅怀故人,从侧而表现出丈夫离世后自身的孤寂。“灯晴空房,忍听枕畔儿啼

文档评论(0)

136****16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