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pdf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

项。

1.202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应用新技术手段,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

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该发现有助于研究

A.早期人类的体质特征B.史前社会的生产状况

C.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D.夏朝时期的定居生活

2.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赵宝沟聚落遗址距今约6800年入遗址中发现的生产工具中,农具占大

多数,分为砍伐、翻土、收割、加工等类型;能够确认为狩猎工具的遗物很少,仅有石球和

石镞等。学者由此推断,在该遗址居民的生活中,农业经济比狩猎经济重要得多。学者的结

论源于

A.释读历史图片B.分析考古发现C.收集远古传说D.阅读古代文献

3.位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以彩陶最右特色,山东大汶口文化(距

今6500—4500年)的陶器在色彩以及纹饰方面就包含了仰韶文化的因素;而仰韶文化遗址中

出土的鼎、罐、高柄杯等陶器,有的器形与大汶口文化遗物近似甚至相同。以上材料说明

A.炎帝教民耕种,制作陶器B.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

C.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D.大汶口原始居民拥有私有财产

4.《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以上材料相关的制度

A.禅让制B.世袭制C.君主制D.中央集权制

5.殷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揭露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位列中国

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首。殷墟的发掘有助于我们了解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6.有学者认为,周王在新占领的广大领土上以推行封国的方式,建立新的统治格局,使王权

较商朝更为集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周王

A.制定刑法,加剧社会矛盾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稳定统治秩序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7.以下示意图中①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磨制石器,农业兴起B.早期国家的出现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七雄间兼并混战

8.古籍记载某一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因此蜀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

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一工程是

A.长城B.灵渠C.阿房宫D.都江堰

9.“事在四方,要(机要大权)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效劳)。”以上材料体现的治

国理念是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维护西周礼乐制度

C.以民为本,推行仁政D.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10.“战国时期,文化知识不再为贵族阶层所垄断而流向民间,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兴的

士人阶层。战国的士以掌握学术文化知识为主要身份标志,他们在社会上的活跃反过来又进

一步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各种学说、学派并出,形成‘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氛围。”以上

材料说明了战国时期

A.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B.思想文化发展出现高峰的原因

C.各国变法,建立新的政治秩序

D.中原“诸夏”与周边民族的交融

11.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

战争。观察右图,最后一个被攻灭的诸侯国是

A.韩国B.楚国C.齐国D.赵国

12.把全国分成若十区域,进行分级管理,以实现中央对全国的控制;中央对地方官员进行任

免、监督、考核等。这一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3.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成就之一。它可以用来研究

①秦朝军队的武器装备②雕塑艺术③当时人们的服饰、发式④佛教传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造成秦朝速亡的原因包括

①统一度量衡②赋役沉重③焚书坑儒④法律严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西汉前期人口数量变化

——数据引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对以上表格所示变化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A.铁制

文档评论(0)

小姑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