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术分析报告

名称:超材料

姓名:宁国勋

时间:2016年7月12日

概述

目前,超材料这一新生领域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一般都理解为通过物理尺寸上有序结构设计,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如使波“绕过”材料表面实现声学隐身、光学隐身以及电磁波隐身等,其关键是设计,包括设计某种亚波长级别的微结构单元以及这些单元的排列规则,最终决定其物理特性(如介电常数、磁导率、体弹性模量和质量密度等)的不是原材料本身的原子、分子或相互之间的作用,而是这些可与波相互作用的微结构单元,以及这些单元按一定规则排列形成的相互作用关系。

超材料技术在雷达、电子对抗等诸多装备技术领域已经展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其在隐身领域的研究也显示具备战略性重大突破的可能。美国、日本、英国等都已制定国家层面的超材料发展计划,已开发出隐身蒙皮、可见光隐身衣等隐身产品。由此可见,充分利用超材料的设计思想可提升传统材料的性能,实现传统材料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甚至可对一个行业产生颠覆性的效果。

我国高度重视超材料技术的发展,也曾在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材料重大专项等项目中对超材料研究予以立项支持。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经过六年的发展,凭借在超材料领域的优势,参与了多个重点项目,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典范,在我国超材料学术和产业化领域的领军地位和标杆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全国电磁超材料技术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都设在光启,光启领衔制定的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领域的国家标准《电磁超材料术语》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实施。

二、技术分析及案例

1、杜克大学用“声学斗篷”使物体在特定频率声波下“透明”

在2007年和2008年卡默尔教授就从声学散射的角度出发分别论证了二维和三维“声学斗篷”制备的可行性,指出它能通过引导声波绕过斗篷下的物体传播,而使该物体在声波下“透明”。尽管理论研究有较快进展,但声学斗篷对声学结构设计和加工要求极为苛刻,实验验证方面进展较缓慢。最早在实验室演示并验证“声学斗篷”的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教授尼古拉斯?方。2011年,他制备的二维“声学斗篷”能使水下物体在超声波波段(40kHz-80kHz)面前“遁形”。同年,卡默尔教授的团队也开发出一种由一些带孔的塑料板堆积成的二维的“声学斗篷”,它能使250px长的木块不被声波(1KHz-4KHz)探测到。2013年杜克大学的卡默尔教授获得了美国海军一份为期五年的项目合同,旨在制备能够产生、接收及控制声波的设备。今年发明的三维“声学斗篷”就是该项目资助的成果。该斗篷由一些具有重复排列小孔的塑料板组成,在频率为3kHz的声波下进行测试,表现出完美的隐身效果。2014年3月,美国杜克大学制造出世界上首个三维“声学斗篷”,它是一种声隐身装置,能使声波沿斗篷表面传播,不反射也不透射,从而避免回波,实现对声波隐身。“声学斗篷”是美国海军资助超材料项目的突破性成果,一旦工程化应用将彻底颠覆主动声纳探测定位的有效性,改变水下战场的游戏规则。

2、罗格斯大学提出了以“五模材料”的核心的声隐身实现方式,开启了声隐身的另一种思路

2008年,诺里斯教授从弹性力学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利用“五模材料”实现声隐身的可行性。经过2-3年的深入研究,诺里斯教授全面阐述了一种新的声隐身超材料——“金属水”,它是一种特殊的“五模材料”,对声波几乎不发生散射,能通过改变声波的传播路径而实现物体的声隐身,就像水流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目前已经开始生产样品,并在海军研究实验室进行水下测试。2012年在美国海军资助下,诺里斯教授和韦德林格公司共同开发了“金属水”水下声隐身技术,通过在水下装备的外部添加含声学超材料的覆层,对声波进行引导而使目标在主动声纳的探测下隐身。该技术将引起水下装备隐身领域的变革,并最终改变水下战场的作战方式。该技术中的软件技术已完成模拟环境下对分系统的验证,材料技术完成了实验室环境下对部件的验证,整体概念中的关键概念通过了实验验证。

3、中国研究者们制造除了了一种可调谐,密度接近于零的薄膜超材料,能够有效地重建声波的量子隧穿效应

他们的最终产品,如在本周发表在美国物理联合会出版的《应用物理杂志》中的论文所述,是一种有效密度接近于零(DNZ)的声学“超材料”。这项工作可能会赋予传输网络一些人们梦寐以求的性质,如实现尖锐拐角的高传输,高效的切波分裂和声波隐形。

他们已经使用这种膜网制造出了一个平面双曲透镜,这是一种补偿通过透镜所丢失的

文档评论(0)

智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科技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