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20-01).pdfVIP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20-01).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12/6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20-01)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20-01) 1 概述 1.1 定义 9 [1]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巨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 /L 。CIT为最常见 的化疗相关性血液学毒性之一,可增加出血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CIT可导致化疗剂量强度降低、时间推迟,甚至治疗终止,从而影响抗肿瘤效果,对患者的长 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 1.2 流行病学 关于CIT的流行病学资料多来自国外,国内尚缺乏大样本数据。根据其定义及纳入标准,文献报道的CIT发生率差距较大,并且与化疗药物种类、是否为联合治疗及肿瘤类型有关。如单用顺铂或吉 西他滨时,3~4级CIT发生率分别为4.0%和3.7%,而二者联用时CIT发生率则高达37%[3]。接受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达卡巴嗪联合化疗的肉瘤患者CIT发生率高达79%[4]。接受替伊莫单抗(ibri tumomab)与90钇联合治疗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则几乎全部发生3~4级CIT[4]。一项美国的临床研究纳入接受多种药物化疗的实体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调查CIT发生率与化疗药物的关系,结 果显示CIT的总体发生率为9.7%,不同化疗方案引起的CIT发生率不同,发生率最高的为含吉西他滨方案(13.5%),其次为含卡铂方案(13.2%)等 [5]。 1.3 CIT的发生机制 CIT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增加以及血小板分布异常。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化疗药物可对血小板生成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包括抑制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增殖,使 巨核细胞产生减少,抑制巨核细胞生成和释放血小板的功能等,最终导致血小板减少[6]。②血小板破坏增加:化疗药物可导致药源性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既往报道反复应用奥沙利铂可诱导并 [7] 2 维持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孤立的血小板减少,多于奥沙利铂累积剂量>850mg/m 后发生。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化疗药物导致肝窦损伤,肝窦内皮细胞受损并脱落,肝窦阻塞,进而引起门静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在脾内滞留及其破坏增加,引起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下降。此类情 况多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持续下降,患者可合并脾大和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8]。 2 容易导致CIT的药物 导致CIT的常见化疗方案包括含吉西他滨、铂类、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含吉西他滨的化疗方案导致CIT的发生率高达36.9%,其中3~4级CIT占11.2% [9]。多药联合方案中,GP(吉西他 滨、顺铂/卡铂)、EP(依托泊苷、顺铂)、DCF[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5-FU)]、FEC(5-FU、表柔比星、顺铂)、FOLFOX(奥沙利铂、5-FU)等方案导致CIT的风险较高 [10,11]。 除化疗药物导致的CIT,分子靶向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也应被关注,如阿帕替尼、伊马替尼、舒尼替尼、 利妥昔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等,即使不与化疗药物联用,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血小板减 少,其处理原则不同于化疗药物所致的CIT。 22:10000/content/html/print.htm?randnumber=0.988811101368728

文档评论(0)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持证人

...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25日上传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