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10月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pdf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10月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 2023 学年第一学期 10 月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34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5小题。 材料一: 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长于直觉的辩证思维,后期墨家与名家 (主要代表人物 为惠施、公孙龙)则特别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思辨精 神的逻辑命题。但两汉魏晋以来,儒、道、释三家互补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的 主流,而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 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 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 的认知方法去认识,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由此,也就形成了中国文 化重直觉思维、轻逻辑思维的特点,一般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 探索,更欣赏和满足于在模糊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中,去追 求和获得某种真理和领悟。 如钱穆所说: “东方人好向内看,而西方人则好向外看。……因此太抽象的 偏于逻辑的思想与理论,在中国不甚发展,中国人常爱在活的直接的亲身经 验中去领悟。”中国文化重直觉感悟、轻逻辑思维的传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其长处是对世界、对事物容易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具有较长远的历史眼 光,不狂躁,不玄想,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总的讲比较冷静、沉稳, 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历史的大灾大变,使民族文化不断延续、发展。其短处 则在于由于轻逻辑思维,不善于作抽象的思辨,缺乏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 一丝不苟的精确性,不容易形成科学的观念,不容易建立起对世界、对事物 的有理有据的科学认知。 (摘编自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特色》) 材料二: 儒家在许多方面都是自命的,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无需客体 认可。所以,儒家从学理依据周礼之外,其余的内容不是客体社会需要,而 是自我命名,先规定,后存在的。儒家的学理错误是自命无证。这会导致错 误的学风,只要主观意志,而无需客观实践。 重言轻行,君子动口不动手。这种学风也与现代性格格不入。现代性的认知 是创造性推动的,现代性的实践是积极协作,恰恰是动手动口的结合。主观 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自命无效,证实才能有效。这样从古典时期的权威 独霸脱离群众,演变成大众认证、客体认证、监控认证,说明自命都是无效 的。现代性在学理上是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凸显客观性认证,把认知变 成客体化的,这是现代性的特点。 本质而言,主体性必须经过客体认证,才能检测主体性是不是适合现实。儒 家的心学实际是自命无证的。这正是佛教指责的,“想入非非”,舍弃客体, 无法正心诚意。朱熹格物致知说基本导向客体认证。对知识进行客体认证, 会使知识成为真实的知识。传统思想走的是权威主义之路,圣人之言无需客 体认证。现代性恰恰与此相反,科学知识就是被客体认证的知识,这种知识 是确定性的,才能使人信服。 传统文化历经三个阶段:第一是远古时代,文字初创,人文初建的时期,以 原始人文意识、宗教为特点;第二是秦始皇之后的封建社会,文明开启,文 字统一,历史演义家天下大一统;第三是元宋明清时期,晚清时期,客观性 认识不断增加,自我认识开启,对域外文明的接纳。从古典时期的自命无证, 到晚清时期追求知识的客观化标准,接纳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现代性更是把 客观化的标准作为知识的尺度,思想的依据,认识的来源。所以现代性的自 命无证被淡化为客观认证。现代性必须经过客观认证才能反思知识作为自身 的合理性,从实践认识知识的可行性。最终以事实作为知识的结果,以客观 化作为自我意志的标准 (可行性)。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的诚信, 但是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这种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现代年轻人 “未老先衰”,他们没有古人少年时期的疏狂,但是整个传统文化因为自命 无证而变成整体性的谎言。古人的言辞散漫正是自命无证造成的,因为拥有 无须客观化的认知,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就会造成言辞与现实的背离, 而古典时期一直不顾这种背离。这是认识论的历史——不断增强的客观化, 不断使思想回到现实,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的理性不断完善。 (摘编自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材料三: 道与器的相互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一个 “道”字和一个 “器”字,对 宇宙万物的生发及其关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 谓之器”。这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展现了中华文化卓越的思维魅力。 一方面,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是宇宙的总根源,或一切事物运动的总体规 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另一方面,与无形的道相对的是有形的 器。在道与器的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

文档评论(0)

137****4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