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x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义:把人类创造的一切都视为文化,它是人类整个活动方式及其成果的总和。通常情况下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狭义:仅指精神领域的活动,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神现象以及精神过程,故称精神文化,即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美学、音乐,诗歌、文学、绘画等意识领域。 总体特征: 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 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史具有多元化特征; 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与交融中共同发展。 ;中;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命题规律分析:;;;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概念;轴 心 时 代;;政治;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齐国执政者不惜财力物力创办稷下学宫,实行各种优惠政策,招揽天下有识之士,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天下贤士的谋略智慧,为其完成富国强兵、争雄天下的政治目标服务。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西周时是最低等的贵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春秋战国逐渐成为最高一等的平民(士——农——工——商),是一批独立的、自由的知识分子。 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上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能够自由流动,被称为“游士”。 由于列国争霸、争雄竞争激烈,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士”受到重用,推动了庶人参政,有利于打破了贵族对政治的垄断。;2.“百家争鸣”的背景;二、“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一).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思想核心: ;(2)礼 礼的含义: 实现礼的途径:;; (3)政治观点: ;(5)哲学思想;2. 战国时期:孟荀与早期儒学的成熟;思想主张: ①政治思想: A.主张实行“仁政” 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 ②人性观: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③道德观念: 四端说:“仁、义、礼、智”; “倡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义利观);(2)荀子及其学说:;思想主张: ①政治主张: A.“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 B.提出“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 C.以礼为主,礼法并施(隆礼重法)礼法并施,王霸兼用,但以王道为主 ②人性观:主张“性本恶”;强调用礼乐和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荀子提倡的礼不同于孔孟,而是主张靠行政手段强制使人向善 ③义利观:人性逐利但需有度; ④哲学观:“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 “制天命而用之”(朴素的唯物主义);(二)道家学派;(1)哲学思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2. 庄子及其学说:——战国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代表;③万物等同:“齐物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万物齐一)。 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三)法家;韩非“法治”与现代“法治”思想的比较;;(四)墨家学派;“百家争鸣”形势图;;①对思想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1. “百家争鸣”指各学派根据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本质是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4. 孔子的人文主义精神;5. 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仁”“为政以德”。 (2)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善待民众,不要过度地剥夺民众。 (3)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仁义”和“王道”。 (4)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张以“仁”和“民本”为核心,经历了一个继承、发展的历程,形成儒学体系,到战国时期成为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5)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理念有本质区别: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没有现代民主思想意识,而现代“以人为本”则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6. 庄子;7. 法家学派;①“王道”: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教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色彩。 ②“霸道”: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严刑峻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帝道”: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君王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1)儒家思想 ①春秋时,孔子“仁”思想体系,其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代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②战国时,孟子主张“仁政”,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