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照护基本技能中职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健康照护基本技能中职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7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块一;体温的观察与照护;任务目标;体温的观察与照护;任务描述;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1)发热的概念 发热是指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当体温超过正常值的0.5 ℃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 ℃以上时,即可称为发热。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临床上将发热分为以下四种。 1)低热:体温在37.3~38 ℃之间。 2)中热:体温在38.1~39.0 ℃之间。 3)高热:体温在39.1~41.0 ℃之间。 4)超高热:体温在41.0 ℃以上。;(2)发热的原因 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以感染性发热多见。 1)感染性发热:为最常见的发热原因,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急、慢性感染,致热源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 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由病原微生物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免疫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皮肤散热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若体温低于35 ℃称为体温不升。体温过低是一种危险信号,常常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表现为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呼吸减慢、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感觉和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和全身性衰竭的危重病人。前者因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外界温度变化不能自行调节所致;后者则由于末梢循环不良,特别是当环境温度较低、保暖措施不当时,机体散热大于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1)降低体温 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并于30 min后测量体温,观察降温效果。 (2)加强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体温,一般每天测量4次,高热者则应每4 h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测量1次或2次。注意判断发热的程度及呼吸、脉搏、血压、饮食、饮水、尿量等的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 (3)补充营养和水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鼓励多饮水,以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4)促进舒适 鼓励多休息,选择舒适体位,调节室温并保持环境安静。及时为高热者擦汗,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着凉,避免对流风。对于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出现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 (5)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心跳和呼吸加快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甚至意识不清、惊厥等,立即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6)心理照护 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照护对象的需求,给予其精神安慰。;(1)适宜的环境温度 提高室温,设法将室温维持在24~26 ℃。 (2)加强监测 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 (3)提供保暖措施 添加毛毯或被子、足部放热水袋、提供热饮料等,以提高机体温度、减少热量散失。对老年人、婴幼儿及昏迷病人,保暖的同时要注意防止烫伤。 (4)积极配合治疗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做好抢救准备。;任务实施;(1)人员准备 照护者着装整洁,用七步洗手法消毒双手;评估照护对象的合作能力,确保照护对象30 min之内没有喝水、饮食、运动、面部热(或冷)敷;向照护对象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测量并记录体温,判断是否有异常,为诊断或治疗疾病提供依据。;(2)物品准备 1)体温计的消毒与准备:目前常用的体温计有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线耳道体温计等,如图1-1-1所示。此处介绍使用水银体温计检测体温的技术。个人单独使用的体温计,每次使用后用冷水冲洗擦拭备用。公用水银体温计的消毒方法是:将使用后的体温计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浸泡,5 min后取出,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最常用的消毒液为75%的酒精或含氯200 mg/L的消毒液。测量前用手腕力量将水银柱甩到35 ℃以下。 2)其他:弯盘、洗手液、凡士林或肥皂液、纱布3块、记录本、记录笔、有秒针的表。;(3)环境准备 室内光线充足,温度适宜,适合操作。注意保护照护对象的隐私。;(1)口温 将口表的水银端斜放于舌下舌系带两侧,闭嘴以鼻呼吸,禁止咬牙,3 min后取出读数,并记录。鼻塞、呼吸困难、精神异常、昏迷者不宜用口腔测温法。 (2)腋温 检查腋下皮肤有无破损、伤口或者出汗,出汗者需擦干汗液,将体温表水银端紧贴皮肤放入腋窝深处,屈臂夹紧体温表,10 min后取出读数,并记录。腋下测量时,体温表需要夹紧,极度消瘦者不宜用腋下测温法。如果腋窝有热水袋或者冷水袋,应在去掉30 min后方可进行测量。 (3)肛温 取俯卧或侧卧位,将肛表的水银端涂抹凡士林或者肥皂液,缓缓插入肛门3~4 cm,3 min后取出读数,并记录。腹泻、直肠或肛门有伤口者不宜用直肠测温法。坐浴或灌肠后,须等待30 min后方可测量直肠温度。;照护者用水银体温计采

文档评论(0)

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