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川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川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0 10页,共 =sectionpages 11 11页 试卷第 =page 11 11页,共 =sectionpages 11 11页 四川省成都市川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论语》记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反映出诗 A.汇集了孔子的思想精华 B.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C.蕴含了全面的教育思想 D.承载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表达;“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意思是学《诗经》,往近了说就是能孝顺父母帮助父母,往远了说就是侍奉君主报效国家。可见诗承载了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D;说诗汇集了孔子的思想精华,材料没有反映,A错误;材料不能断定B正确,排除;C说法绝对,排除。 2.如图为莫高窟第285窟北壁的《释迦、多宝二佛说法图》(西魏时期)。图中释迦、多宝二佛褒衣博带、秀骨清像,展现出一副智慧超脱和风骨美伦的汉人风流名士形象。作品体现了 A.民族融合的时代印记 B.人物画成为绘画主流 C.儒释道融合发展趋势 D.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 【答案】A 【解析】西魏是少数民族政权,其雕塑中的佛像带有明显的汉化风格,这体现了民族融合的时代印记,A项正确;通过一幅作品无法得出但是人物画是时代主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道教风格,排除C项;教化功能是社会功能,在材料中无法看出,排除D项。故选A项。 3.有学者运用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后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的比例从75%跌至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24%提高到53%。这主要反映出 A.平民弃儒从商现象的普遍 B.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 C.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 D.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 【答案】B 【解析】材料的信息说明明朝时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逐渐减少,而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的比例却逐渐上升,这里体现出科举制度逐渐脱离了公平化的原则,僵化的程度逐渐加深,故B项正确。材料现象说明的是科举制度僵化问题,不是平民弃儒从商现象,且用“普遍”表述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选官程序的不公正,故C项错误。恩荫入仕也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入官渠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4.晚明时期,盛行文人士大夫与陶工合作制作茶壶的风气,不仅要在壶身刻诗铭句,还要刻上文人名款和匠人名款。这一风气反映出当时 A.瓷器制作技术的高超 B.匠籍制度已经被废除 C.市民文化居主导地位 D.传统等级观念的突破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晚明时期文人士大夫与手工业者合作制作茶壶,并在茶壶上篆刻双方姓名,这反映出当时文人士大夫对手工业者的态度发生变化,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被突破,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制瓷技艺的高低;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匠籍制度;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市民文化的地位。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5.1843年,《海国图志》初版,十五年后呈交朝廷御览,王茂荫建议官方重新刊行,未获批准。冯桂芬1861年出版《校邠庐抗议》,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889年翁同穌将其呈交光绪帝御览。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 A.新思想未获士大夫认可 B.传统意识具有较大惯性 C.学习西方成为时代潮流 D.洋务运动激发文化反思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从1843年初版到1889年最终被呈交光绪帝御览,体现了传统思想的阻碍作用,反映了当时传统意识具有较大惯性,B项正确;新思想获得部分士大夫的认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传统思想阻碍《海国图志》的流传,未体现学习西方成为时代潮流,排除C项;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并未激起文化反思,排除D项。故选B项。 6.下表中清朝财政收入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是(???) (注:咸丰年间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A.国内政局的剧烈变动 B.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中的内容,可知,当时田赋比例下降,关税和厘金在财政中的比例上升。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导致人口流失,大量田地荒芜,国内政局剧烈变动。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筹集军费,咸丰年间清政府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致使清朝财政收入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A项正确;仅凭清朝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无法体现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排除B项;实业救国

文档评论(0)

教学资源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案 试题 课件 作业 各类复习资料 各类考试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