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问题设计 论文.docx

“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问题设计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问题设计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围绕某一学习目标,精心选择习题并进行问题设计,设疑激疑释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减负增效,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关键词:“双减”政策,问题设计,减负增效 引言:本人从事数学课堂教学二十多年,深知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数学问题展开的,如何深挖课程资源进行数学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主途径,在国家双减政策下,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问题设计尤其重要,本人以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事情情况提一点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双减”政策其本质职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呢?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是数学家哈尔莫斯说的一句名言,我们要重视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仍有一部分数学教师侧重题海教学,设计课例时往往对一些问题做简单处理,提不出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好问题,常把一大堆问题直接抛向学生,课堂上按“读题、答题、过”流程进行,或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关注形式多实际落实少、重复训练多针对练习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率低下,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本人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认为:深入挖掘数学课程资源,提高问题意识,对能贯穿全局、能拉动一节课、能很好地反映一节课或整个章节学习的知识、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的问题或问题串要敏感、要善于发现和提炼;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要行优化设计,根据学生情况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要避免问题繁杂无序、内容重复平淡、课堂效率低下等弊端。好的问题设计,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和应用过程,在观察、猜想、推证、互动交流、反思中,激发出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优化问题设计,是指在课程标准高度下立足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出学生思维火花。本课以一线课堂教学两个案例,现身说法。 案例一《多边形》这一节主要是讲解多边形及其相关概念,其中难点是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问题和凸多边形的识别问题。如对这两个问题简单粗糙的加以处理,就无法将问题深入、将问题彻底搞清楚,同时也浪费了很好的素材。这样就脱离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如在教学中多考虑几个问题,多设置几处停顿,让学生多思考一会,并适时加以点拨、启发、诱导,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甚至是享受中完成本课的学习,其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1多边形对角线问题探究对于n(n>3)边形,除了本身一个点及与之相邻的两点(即3个点)不与之构成对角线,剩余的点都与该点构成对角线。 不重复数法:n=4时,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第个顶点可连对角线分别为1、1总共为1+1(条);n=5时,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第个顶点可连对角线分别为2、2、1总共为2+1+1(条);n=6时,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第个顶点可连对角线分别为3、3、2、1总共为3+3+2+1(条);n=7时,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第个顶点可连对角线分别为4、4、3、2、1总共为4+4+3+2+1(条);当边数为n时,学生会脱口而出:对角线共为(n-3)+(n-3)+(n-4)+(n-5)+…+3+2+1(条)!就是学困生也会觉得到这个结论很简单。 这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写这个式子很麻烦,能不能将其进行化简呢? (以七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化简)学生考虑之后,会摇摇头。教师要及时 给予评价,使学生感到不是我不行,而是超出了我现在所学的范围。 接着话锋一转,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我们知道一个顶点可引(n-3)条,n个顶点共可引n(n-3)条。找出一条对角线比如AC,我们以A为顶点数一次,线段AC,又以C为顶点数一次,线段CA,同一条线段数了两次,其它的对角线也是一样,数了两次,因此实际对角线的条数应是总对角线的一半,可以写成1n(n-3)。前面得到的是(n-3)+(n-3)+(n-4)+(n-5)+…+3+2+1(条),现在想一下,能不能化简呢?学生响亮地回答:能!不管哪一种方法数对角线,n(n>3)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总是一定的,即得到:(n-3)+(n-3)+(n-4)+(n-5)+…+3+2+1=1n(n-3)。 如有的学生有点不放心,不妨举个例子(让学生自己举),当n=5时,(5-3)+(5-3)+1=5;1*(5—3)=5。由此说明上式的正确性。 以上说明了教师应深挖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恰当的加以点拔、启发、诱导,由一般规律求解到特殊方法求解,并努力让学生查找两者的结合处,使学生发出感叹:“哦,原来如此,这里现竟有如此深奥的学问——”碰撞出了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认识到角度不一样,结论的形式可能不一样,但问题的本质是相同的。 活动2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识别对于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识别,教师如果按部就班,不敢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