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多元与中国的近代略论华北近数百年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兼及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docxVIP

历史的多元与中国的近代略论华北近数百年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兼及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的多元与中国的近代略论华北近数百年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兼及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 1985年9月和10月,编辑这篇文章的作者受中国现代史研究中心(现为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邀请,举办了近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局和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学术讲座。本文是这两次学术讲演的讲话稿,经过叶显恩同志整理而成。现发表于此,以饷读者。 中华书局李侃先生,热诚促进中美学术交流,使拙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1一书得能在国内出版。我这次到中国来,看了拙作的校样。此书预定于明年第二季度出版发行。英文版,在1982年下半年,便已定稿。经一再拖延,直至今年三月才出版。今天我想趁此机会,将拙作给大家做个介绍,并顺带谈谈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方法问题,向在座的诸位请教。 1980年北京中美学者经济史交流会议中,冒出了一个尖锐的矛盾,即中方学者比较注意生产关系的因素,而美方学者则主要着眼于人口问题。我一直这么想:问题不在于那一个是决定性因素;这样的争论是无意义的。两者的分歧,是主要出于政治动机,而不是学术的争论;也出于对历史因果关系的机械的认识——认为必定可以找出事物的最终原动力。我认为需要探讨的是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历史的实际情况是多元的。因果关系里有机成分高于机械成分。这一认识,是拙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一书的基本出发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之中,到底那一个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不应该徘徊于这样的争论。这两个因素是相互起作用的。套西方史学的用语,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就经济论经济,而是把社会史与经济史结合起来。西方之所谓社会史,即接近于国内的所谓生产关系的经济史;西方的经济史,其内容则接近于国内所谓生产力的经济史。我这本书写的是综合性的乡村社会经济史。 拙作论述的重点在华北地区。之所以作这样的选择,是有原因的。过去,研究华北者甚少,学者们多致力于江南的研究。因此,有时往往就江南论中国。实际上绝不能离开华北来理解中国。华北地区,毕竟是中国文化的摇篮,是中国这一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形成地。唐代以前和新中国建立之后,它是全国经济重心所在地。 我这本书,试图跨越清代史和近现代史的鸿沟,把近现代一些历史的变迁,追溯到清代前期。其原因是现代的资料比较丰富。有的明清史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借鉴于近现代的资料。这是人口史和历史地理学所常用的方法。而近现代的一些问题,例如,帝国主义对农村的影响,唯有澄清清代的底线之后,才能解决。把清代与现代的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两者无疑可起到推进的作用。 这仅是一些设想。设想同现实是有距离的。问题是怎样发掘必须的资料,落实这一设想中的史学。社会史的研究,不同于中央政治史的研究。它需要关于基层人民的资料,需要了解从政策的设想到基层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其对人民实际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西欧史学现代化的一个主要动力,出于含有具体资料的地方政府档案。完整的地方档案,是近代国家机器的特征之一。十六世纪,西欧进入近代以来,有比较长期的、完整的地方政府档案。这些资料的利用,并结合使用农村教会的记录,使西欧史学研究的重点从中央政权转向地方社会,从研究政策转向研究政策实施效果,从粗略的概括转向区别不同地区的细线条的分析。 到现在为止,在国内,除了巴县的档案之外,尚未发现比较完整的县政府档案,也没有发现类似西欧农村的那种教会记录。因此,中国的地方史和社会史的研究也就受到了一些限制。但是,我们有另一种有利的条件:时至今日,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为主的社会,可以向农村的故老,了解近代中国农村社会的情况。这是西欧的史学家无法做到的。 我原来的设想是,若能把地方档案和实地调查资料结合起来研究,中国地方史学当可兼备西欧史学和第三世界史学的长处。因此,在撰写拙作中,我使用了清代的刑科题本和宝坻县刑房的一些档案资料,并且力图寻找更完整的地方档案。至于实地调查资料,从十五年前开始,便在翻阅所有用现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做的实地调查资料。 使我惊奇的是,日本调查机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下简称为满铁),在中国做的调查研究,总的说来,比其他任何一个组织调查的规模要大,而又更有系统。他们最突出的一点,是利用了现代经济人类学的方法,以一个个自然村为调查单位。在每一个自然村,都进行了系统的按户调查。制有统一的表格,详细了解,登记每一户的情况。这些资料,经过整理之后,列于十六个大表。调查的人员中,有不少是马克思主义的“左派”学者。(有部分人员在侵华战争后期被军警逮捕)因此,他们也就特别注重生产关系的调查。每一调查都详细地蒐集了有关租佃、雇佣和借贷关系的资料。他们也没有忽略生产力方面的资料。注意调查了牲畜、农具、肥料、产量和作物布局方面的问题。 从今日西方人类学的角度看来,满铁的调查,对宗族关系,家庭结构、妇女,以及意识形态方面,都注意不够。其部分原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