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直接接触电击保护.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一、人体阻抗 人体皮肤、血液、肌肉、细胞组织及其结合部等构成了含有电阻和电容的阻抗。 人体阻抗包括皮肤阻抗和体内阻抗 皮肤阻抗在人体阻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第二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皮肤阻抗 ZP 皮肤阻抗是指表皮阻抗,即皮肤上电极与真皮之间的电阻抗,以皮肤电阻和皮肤电容并联来表示。 皮肤阻抗值与接触电压、电流幅值和持续时间、频率、皮肤潮湿程度、接触面积和施加压力等因素有关。 第三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2. 体内阻抗 Zi 体内阻抗是除去表皮之后的人体阻抗,虽存在少量电容,但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体内阻抗基本上可以视为纯电阻。 体内阻抗主要决定于电流途径。 第四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3. 人体总阻抗 ZT 人体总阻抗是包括皮肤阻抗及体内阻抗的全部阻抗。 接触电压大致在 50V 以下时,由于皮肤阻抗的变化,人体阻抗也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而在接触电压较高时,人体阻抗与皮肤阻抗关系不大。 由于存在皮肤电容,人体的直流电阻高于交流阻抗。 第五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通电瞬间的人体电阻叫做人体初始电阻。在这一瞬间,人体各部分电容尚未充电,相当于短路状态。因此,人体初始电阻近似等于体内阻抗 。 在皮肤干燥时,人体工频总阻抗一般为1000~3000Ω。 一般常规的计算可取人体的电阻为1700欧姆左右。 第六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二、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通过人体,会令人有发麻、刺痛、压迫、打击等感觉,还会令人产生痉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窒息、心室颤动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第七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二、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第八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第九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上述各个影响因素相互之间,尤其是电流大小与通电时间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十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1 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通过人体的电流愈大,人体的生理反应愈明显,伤害愈严重。对于工频交流电,按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的不同以及人体呈现的反应不同,将作用于人体的电流划分为三级: 感知电流和感知阈值 摆脱电流和摆脱阈值 室颤电流和室颤阈值 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感知电流和感知阈值 感知电流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感知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感知阈值。 不同的人,感知电流及感知阈值是不同的。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 1.1mA;成年女性约为 0.7mA 。 对于正常人体,感知阈值平均为 0.5mA,并与时间因素无关。 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摆脱电流和摆脱阈值 摆脱电流是指人在触电后能够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摆脱电流的最小值称为摆脱阈值。 成年男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 16mA; 成年女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 10.5mA;成年男性最小摆脱电流约为9mA;成年女性最小摆脱电流约为6mA;儿童的摆脱电流较成人要小。 对于正常人体;摆脱阈值平均为 10mA,与时间无关。 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室颤电流和室颤阈值 室颤电流是指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其最小电流即室颤阈值。室颤电流即致命电流。 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A 左右;当电流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毫安。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 0.1S 时,只有电击发生在心脏易损期,否则500mA 以上乃至数安的电流才能够引起心室颤动。 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2. 伤害程度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 通过人体电流的持续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就愈大: 能量积累。电流持续时间愈长,能量积累愈多,心室颤动电流减小,使危险性增加。 与易损期重合的可能性增大。在心脏周期中,相应于心电图上约 0.2S 的 T 波这一特定时间对电流最为敏感,被称为易损期 。 人体电阻下降 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3. 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 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 电流通过中枢神经或有关部位,会引起中枢神经严重失调而导致死亡 电流通过头部会使人昏迷 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瘫痪等 流经心脏的电流多、电流路线短的途径是危险性最大的途径。 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20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