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导写:生活之旅,亦要学会倾听.docxVIP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生活之旅,亦要学会倾听.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生活之旅,亦要学会倾听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分析 确定立意的第一步应该是学会审题。这道题的材料给出了三句话,在逻辑上呈现着一二句并列+第三句递进的结构。因此,我们从这三句话入手,分别分析材料的具体含义。 1.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从材料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不应该以自己为中心,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应该多听读者的意见。如果从文学活动的角度来看,读者是文学活动产生的四要素之一,是整个文学接受过程的主体,读者是与作者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里的人,不仅能阅读作家的作品,还能与作家进行交流与反馈,作家的作品只能经过读者的阅读和评鉴才能真正的实现它的价值。此时,读者的地位被抬高了,此时写作过程的中心应是停留在读者身上,传统意义上的“作者中心论”被打破了。 2.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材料的第二句话认为作者才是创作过程的中心,读者的作用是“左右”作者的思想,不如作者守住本心重要。第二种观点是站在“作家”自己的立场上,旨在说明行文过程中侧重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 从文学活动的角度来说,作者是整个文学活动生产部分的主体,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向外界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个向外传递的过程,实则就是将读者作为被传播的对象。因此,作家所进行的文学生产就是表达自身情感的一个过程,而文学作品就是作家情感表达的载体。此时,写作过程的中心仍然如传统写作那般停留在作者身上,这种观点颇具有“作者中心论”的意味。 纵观前两句话我们可以发现,材料的前两句话给出了两个对立的观点,那么我们可以尝试着给这两个观点设一个问句,这个问句就可以是:你认为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对待读者?那么这个问题不论从哪个方面进行回答,其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优秀的作品是怎么样被塑造出来的?不论是作家听取读者的意见也好,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也罢,都是作为创作优秀作品的条件出现的。考生需要注意,在材料中这两种观点的论证下,创作优秀作品的必要条件只有这两点。 3.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材料的第三句话至关重要,它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确定了写作范围。如果说,前两句话的观点停留在文学创作活动层面,那么材料第三句话前两个分句的核心作用就是指出,此篇作文虽然是以文学四要素中的作家与读者进行切入的,但考生仔细阅读材料就会发现,本题如果依照概念意义进行写作,那么就是上文提到的“如何创作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本题的核心,文学活动是本题的写作范围。但很明显并非如此,因为材料中直白的说明了,此题范畴下的“作家”指的是考生自己,而“作家”创作的“作品”指的是考生的生活。 那么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此题并非是依照给出特定词的理性意义,也就是概念意义入手的,而更多的是要求考生依据色彩意义进行写作,也就是打着双引号的“作家”“作品”与“读者”。 另一方面,给出了写作方向。本题的写作方向就是整段材料的最后一句话:“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上文已经提到过,“作家”指的是考生自己,“作品”指的是自己的生活。那么在材料中,出题人并没有明确地给出“读者”的色彩义,因此,“读者”需要考生对其进行具体的界定。生活中的读者到底是指的是什么?依据题意,材料中“读者”的真实含义应该是与材料中“作者”也就是与“我”相关,或者参与到其生活中的人,也就指的是生活中与考生自己紧密相关,会对自身产生影响的人。如下表: 那么,依据材料的最后一句话,这道题的写作方向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对待他人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写作方向把握住之后,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之前材料给出的两种观点,此时,我们就需要把材料中提出的两种观点同“生活”结合起来。 观点1(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站在“读者”(他人)的角度上,侧重于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要注重倾听时代的呼声或是他人的看法,任何事情不能只是自己拍脑袋决定,他人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弥足珍贵的。 观点2(不为“读者”所左右):与此类似,此观点旨在提醒考生不能偏听偏信,在生活中盲目相信他人,对他人的看法过于看重,应该有自己的坚持和底线,不能抱着什么事都是“你说得对”这样的态度。 立意分析 此题一共有四个方面的立意可供选择,但不论选择一下四种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