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教书育人.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职学校教书育人 浅谈中职学校教书育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一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大文学家韩愈就为教师这个职业从本质、职责、性质和作用方面划定了标准——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不光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育人。 老师——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没有教师这个知识的“源头”,要让学生在知识上“清如许”,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根固才能叶茂,根深才能枝繁。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施教者,除了具备丰富渊博的知识,必须有高尚的品德,纯洁的心灵,方正的行为。他的言语、行为、仪表、品行、做派等等,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是中国文化教育的鼻祖,在他从教的一生中,他始终遵循着文道并存的教育教学宗旨,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书育人。孔子曾经告诉学生,我的一生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就直白的向学生道明:既要做一个“发愤忘食”的现实主义者,又要做一个“乐以忘忧”的乐观主义者,面对现实,积极进取;轻松愉快,乐观向上。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是一位既学会教书,又善于育人的称职的施教者,必须让学生明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能让受教育者成为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而要让他们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翱翔于蓝天的雄鹰。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楷模,一个有经验的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会将道德教育始终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之中,经常性的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做学问。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传统教育的缺失,必然导致道德的沦丧。传统教育博大精深,广泛细微,它包罗万象,无微不至,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道德教育。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突飞猛进的变迁,我们作为从教者,愈来愈感到“教,然后知困,字,然后知不是”的困惑,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总有一种缺失感。 “知困,然后能自勉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为使真正能自勉、自强,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雄心壮志,必须具有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英雄气概。 合格的有用型人才,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细微漫长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更不能有丝毫的虚伪和假冒。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造就一个人才,必须从一点一滴抓起,从细微处着眼,通过小节看大节。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身体力行道德行为很规范的楷模,故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作用极为重要,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是学生心灵、行为、道德、思想、做人、立身以及如何处世的启蒙和引路人,俗话说得好: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身。这个“引路人”,对接收启蒙教育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引入正路,还是引入歧途,关键在此一举。影响一个人成才的要素,无外乎三个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父母的爱在今天,爱的执着;老师的爱在明天,爱的深远。人们经常把教师比喻为园丁,这个比喻及其形象

文档评论(0)

189****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