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着色真菌病护理措施.ppt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皮肤着色真菌病护理措施汇报人:刀客特万 目录01皮肤着色真菌病的基本知识02护理措施03预防措施 1皮肤着色真菌病的基本知识 疾病定义与分类定义:皮肤着色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瘙痒、脱屑等症状。分类:根据真菌种类和感染部位不同,皮肤着色真菌病可分为浅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两大类。浅表真菌病:包括体癣、股癣、足癣等,主要由皮肤表面的真菌引起。深部真菌病: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等,主要由深部组织中的真菌引起。 发病原因与症状01发病原因:皮肤着色真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常见于潮湿、高温、多汗等环境。02症状: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鳞屑等,伴有瘙痒、灼热感等不适。03常见部位:常见于脚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04严重程度: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局部红斑、瘙痒,重者可出现全身性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诊断与治疗方法01诊断方法:皮肤活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等03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02治疗方法:抗真菌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等04注意事项: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等 2护理措施 清洁与消毒清洁皮肤:使用温和的肥皂和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物质。01消毒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具、床单、毛巾等物品。02避免交叉感染: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床单等物品,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护理用品。03消毒伤口:使用消毒液或酒精棉球清洁伤口,避免感染。04 药物治疗STEP4STEP3STEP2STEP1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外用药物:如克霉唑、咪康唑等口服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使用注意事项: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生活习惯与饮食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服。避免过度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闷热的环境。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3预防措施 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饮食均衡、适量运动等。01避免接触感染源,如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接触污染的物品等。0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受损,如避免过度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等。03增强免疫力,如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增强身体抵抗力。04 避免感染源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与患有皮肤着色真菌病的人接触,避免使用他们的毛巾、衣物等物品。01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02避免使用公共设施:避免使用公共浴池、游泳池等设施,避免使用公共毛巾、拖鞋等物品。03避免接触动物:避免接触患有皮肤着色真菌病的动物,避免接触它们的皮毛、粪便等物品。04 保持个人卫生与环境清洁勤洗手:洗手时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01保持环境清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家具、地毯等物品03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与患有皮肤着色真菌病的人接触,避免接触被污染的物品02避免过度出汗:避免过度运动或穿着不透气的衣物,保持身体干燥04 感谢您的观看汇报人:刀客特万

文档评论(0)

医院医护资料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医院各种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方案、年度计划、培训小结、自查报告以及制作医护常用的培训课件等。

认证主体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