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月迹》郭嫦娟全国赛课二等奖获奖教案.docx

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月迹》郭嫦娟全国赛课二等奖获奖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月迹》 教 学 设 计   一、教材分析: 《月迹》是贾平凹散文的代表作,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中秋之夜,一群孩子从中堂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边,寻找月亮的踪迹,童趣十足。把对一切美好事物热情追求的思想感情,浓缩到对月迹的追逐之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为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月迹》是本单元最后的一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文及优美的语句,对理解课文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已学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能够较有条理地观察并描写景物。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先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了解文章内容。再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积累。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发现儿化音和叠词,总结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   2.找寻月迹,体会月亮的动之趣,感受孩子们心情变化;体会月亮的静之美,感受月夜景色的美好。   3.交流文中好玩、有趣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 找寻月迹,感受孩子们心情变化,体会月亮的动态美,学习并尝试写出景物的变化。 五、教学准备: 课件、磁贴卡。   六、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 1.根据词语做动作:分别出示——手舞足蹈、目瞪口呆、议论纷纷、鸦雀无声比比看谁的反应最快速,谁的动作最到位。 2.词语归类:发现表现动态的词语和表现静态的词语。 第一类:手舞足蹈 议论纷纷 第二类:目瞪口呆 鸦雀无声 总结:词语有动有静,生活也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这就是语言的魅力,生活的妙趣。   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1)一提到月亮,就会引发人们无限遐想,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借月亮传递祝福,表达思念,象征美好。 (2)让我们跟随当代作家贾平凹一起去追寻月亮的足迹。 板书课题:月迹。 2. 默读课文,圈画出月亮的足迹。 月亮的足迹出现在:竹窗帘儿上、穿衣镜上、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弟弟妹妹的眼睛里…… 生汇报:贴磁卡。梳理归纳:中堂 院中 河边 引导学生化繁为简,有条理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块二:抓关键词,品味童趣。 1.发现有特点的词语:儿化音和叠词。 出示:悄没声儿 白道儿 尘影儿…… 款款 玉玉 银银…… 2.重点强调“悄”字和“累”字在文中的读音。 生练读词语,体会作者语言的童真童趣。 板块三:自主阅读,分享快乐。 请同学自由放声朗读全文,把感兴趣的句子找出来,读给同桌听。 生汇报:对嫦娥的传说和孩子们比美等语句感兴趣。 总结:文章有趣描写有很多,无不体现出作者细腻的情感。 板块四:聚焦二、三段,体会动之趣和静之美。   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镜中月   1.关键词“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等词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进而感受月亮的情态特别有趣。    2.穿衣镜上的月亮变化多,特别有趣:从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没了踪影。 3.指导朗读,体会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 4.梳理感情变化:高兴——紧张——失望,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好月亮有趣、好玩的句子。 提示:设身处地,带着人物的心情来读,就能读好。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个别读、男女生对读和师生配合读。   重点品读第三自然段:院中月   抓住关键词“玉玉的,银银的,”写出了月光的颜色美 静态描写。 边听老师范读,边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感受静态月光的柔美。 生汇报:善于结合生活想象画面。 指导朗读:“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引用古人对月亮的称呼和诗作,感受月亮的美妙。 出示:“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出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再次悟读:“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板块五:升华主题,读写结合。 总结写法: 作者正是通过写出月迹的变化,用拟人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将月亮的动态美、月迹的新奇有趣展现在读者面前。 (1)写出变化。   作者的笔下的月亮充满动态美,带给我们无尽的趣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83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上传的公开课课件都基本上有配套的教学设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