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药理学》课件-第9章喹诺酮类抗菌药.pptxVIP

中国矿业大学《药理学》课件-第9章喹诺酮类抗菌药.ppt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九章、喹诺酮类抗菌药 ; [来源] 为化学合成抗菌药,因其含有喹诺酮的基本结构而命名。从美国的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在1962年合成第一代产品萘哌酸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开发研制本类药物。目前,国际学术界将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2~1969年)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以萘啶酸为代表,此外还包括恶喹酸、吡咯酸等品种,主要用于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革兰氏阳性菌和绿脓杆菌无效。内服吸收差,不良反应严重,目前已经淘汰。;第二阶段(1970~1977年)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以吡哌酸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吡咯米酸等品种,在抗菌谱和抗菌或性上比第一代产品 扩大和增强,对绿脓杆菌有活性但不高,革兰氏阳性菌仍然不敏感,内服可少量吸收,不良反应也明显减少,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和肠道感染。;第三阶段(1978~1996年) 喹诺酮类药物于此阶段在其结构改造上有了很大突破,即在其喹啉环的第6位上用氟取代,故这类为数众多的药物又称氟喹诺酮类药物(FQS)。如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 (氟嗪酸 )、环丙沙星 (环丙氟哌酸 )等。;第四阶段(1997年至今) 此阶段的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巴洛沙星、格替沙星等。与前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相比,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基本结构中的萘啶环被进行了各种修饰,并对其所含的氟基团加以改变,从而使其作用特点又有了改善。;;[作用特点] 1、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对G-菌包括绿脓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G+菌、支原体、衣原体均有良好抗菌作用。 2、对细胞组织穿透力强、易吸收,在体内分布广泛,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血浆半衰期相对较长,对各组织系统的感染均有良好疗效,多数经尿排泄,尿中浓度高。 3、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它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 4、多数品种半衰期相对较长,给药次数少,便于使用。 5、不良反应少,大多轻微。 ;[构效关系] 喹诺酮类药物的母核为4-喹诺酮,在其1、5、6、7、8位引入不同的基团,即合成本类各种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的基本结构分类 已在研究或已开发成功的喹诺酮类药物,其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均为氮 (杂 )双并??结构,即由 4-吡啶酮 -3 -羧酸与另一个六元环,按照骨架双并环结构中的两个组成环的不同,大致可将喹诺酮类药物分为吡啶并吡啶酮酸、嘧啶并吡啶酮酸、噌啉酸和喹啉酸四大类。早期开发的喹诺酮类药物多属于吡啶并吡啶酮酸类 (如:萘啶酸)、嘧啶并吡啶酮酸类(如:吡啶酸和吡咯米酸 )和噌啉酸类(如:西诺沙星),而近年来开发的多属于喹啉酸类。 ;;N-1位 N-1位取代基直接影响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活性。 早期研究认为:N-1位取代基的最佳立体摩尔长度为 0.42nm ,近似于一个乙基的长度。如:萘啶酸、吡哌酸和氟哌酸即含有一个N-1位乙基 。从立体体积、电子供给和空间效应等方面综合考虑 ,环丙基取代N-1位,比乙基更有利,可进一步扩大抗菌谱和增强了抗菌活性(增强了衣原体和支原体的作用),典型代表如: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奥比沙星但环丙基的细胞毒性较高。于上世纪末开发的N-1位上以顺式氟环丙基取代的西他沙星不仅降低了其对细胞的毒性 ,同时还大大增强了抗菌活性。 此外,氟苯基也是目前N-1位上常见的取代基。;C-2位 2-位引入取代基会引起药物活性下降或消失,因为2-位靠近酶结合部位(即3-位),否则会干扰3-位羧基和4-位羰基的共平面,从而改变3-位羧基和4-位羰基的二面角数值,使药物活性降低,所以2-位多为H。 ;C-3和C-4位 C-3位的羧基和C-4位的酮基被认为是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作用靶酶-细菌的DNA旋转酶相结合的必要部分,因此是其活性所必需的基团。 有人用磺酸、醋酸等取代C-3位的羧基,结果导致喹诺酮类药物活性降低;而用其他基团取代C-4位上的酮基,未能得到有活性的化合物。研究表明C-3位羧基和C-4位酮基的共平面性是喹诺酮类药物发挥药效的重要前提条件,因为羧基与酮基上的O及N-1位上的N的电荷密度与其生物活性具有一致性关系。当羧基与酮基间的二面角约大于20℃时,化合物即失去活性。;C-5位 在早期人们认为C-5位被取代会降低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而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在此位置上适当的取代还是有益的。结果显示,C-5位上用氨基取代时,抑制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的活性为最高。如:司帕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有作用,而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为最强。 5-氨基取代物的活性还与N-1位取代基有关。当N-1位上为 2 ,4-二氟苯基和乙基取代基时,将导致其药物活性降低;当N-1位为环丙基时,则可改善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89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育领域编辑

认证主体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