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考研.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考研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考研 一、学科的历史与现状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创建于 1952 年,是国内第一批法学理论专 业硕士点之一,是北京地区之外的第一个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点。2000 年,以法学理论学科为基础成立的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获教 育部批准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内法学理论领 域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2002 年,法学理论学科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 家重点学科,并被纳入“211 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理论法学研 究中心和法学院于 2003 年被人事部批准成为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目前,本学科联合政治学理论、法律经济学等学科正在申报并有望成 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培养出一批在学术界声誉卓著的法学家, 现任我校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原国 家法官学院院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郑成 良教授,就是其 中的杰 出代表。本学科也培养出一批在实务界成绩突 出的社会精英 , 如荣获“全国十大杰 出律师”称号的王俊峰律师。本学科培养出来的 一批优秀年轻学者执教于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 山 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担负着所在高校法学理论教学和科 研的重任。 本学科已经形成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富有合作精神、实力雄厚的 学术团队。本学科共有教师 24 人,其中教授 8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 4 人,助教 8 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共 10 人 ;已获硕士学位、正在 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 11 人 ;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 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1 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 人, 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 2 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获得者 2 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 1 人。本学科的学科带 头人有张文显教授、邓正来教授、姚建宗教授、马新福教授、霍存福 教授、崔卓兰教授、赵新华教授、徐卫东教授等。其中,张文显教授 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法学学科议组成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执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 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科组委员(召集人)等 重要学术职务。邓正来教授是海内外著名学者。据南京大学主办的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近三年邓正来教授的专著、译著、 论文被引用次数总计 942 篇次,引用率在法学界排名第一。本学科现 有教师绝大部分是 50 岁以下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一批 35 岁以下具有 博士学位的教师已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本学科已形成了法理学、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法律文化学、 法律经济学、人权理论与人权法、比较法学、部门法哲学、立法学、 司法学等 10 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前五个研究方向始终站在 学科前沿 ,在国内具有明显的学术特色和优势: (1 )法理学。学术带 头人为张文显教授、姚建宗教授。本方向近 20 年多来一直居于国内学 术发展的最前沿 ,始终是我国法学理论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提出 并论证了许多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理论观点。(2 )西方 法哲学。学术带头人为邓正来教授。本方向是国内高校同类研究方向 中起步较早、影响最大的两个单位之一,在推动国内法学界对本领域 的研究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 )法律社会学。学术带头人为 马新福教授。本方向在国内起步较早 ,并以理论法社会学研究和法律 发展研究为基本特色。(4 )法律文化学。学术带头人为霍存 福教授。本方向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为重点 ,并引入文化学、 语言学、符号学和社会学等的理论与方法,实现了从单纯的历史研究 范式向综合的多维视角研究范式的转换。(5 )法律经济学。学术带头 人为张文显教授、徐卫东教授。本方向在国内发展较早 ,在法律经济 学基本理论、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现代企业制度的法理研究走在国 内前列。 二、科学研究情况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本学科点通过承担和 组织重大科研项目 ,产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推动了中国法 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近五年内,本学科教师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24 项,获得科 研经费 502 万元。其中,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 托项目 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2项,即“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 “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法学”,国家社科基金

文档评论(0)

1636091513dfe9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赵**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