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研究.docx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研究 ? ? 王凤娟,秦绍龙,张鸿雁,刘 娜 (1.商洛学院, 陕西 商洛 726000; 2.商洛市气象局,陕西 商洛 726000) 油松作为中国特有的树种,其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东北以及中原等地,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分布十分广泛,对当地营林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因此,本研究选取了分布于洛南县境内的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三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实验区的营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样地概况(表1所示):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古城林场油松良种基地,选择有代表性、生长正常的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三个相邻的林区,每个林区选择100 m×100 m的实验样地。 表1 样地概况 供试材料:商洛市洛南县古城林场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三种森林类型的林区土壤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土样的采集:分别对0~10 cm、10~20 cm、20~30 cm三处土层采用五点采样法采样,取样2~5 kg,装入无菌自封袋中,贴上标签[2]。 土壤样品预处理:将采取的土壤样品放在阴凉通风处进行风干处理,处理后挑出其中的砂砾、杂质与植物根系等,并用四分法取土,研磨后过100目筛,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1.3 测定项目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3]:①土壤蔗糖酶活性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②土壤脲酶活性的测定,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③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磷酸苯二钠测定法。④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邻苯三酚比色法。⑤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高锰酸钾滴定法。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均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4]。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放线菌用改良高氏1号培养基,真菌用马丁氏培养基,每个处理3次重复。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表2 三种森林类型土壤酶的活性 2.1.1 三种森林类型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变化 图1可以看出,0~10 cm的土层蔗糖酶活性分别为(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542.55 mg·g-1、680.67 mg·g-1和676.36 mg·g-1;土壤深度为10~20 cm的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蔗糖酶活性分别为496.35 mg·g-1、598.20 mg·g-1和528.25 mg·g-1;土壤深度为20~30 cm的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蔗糖酶活性分别为243.62 mg·g-1、279.27 mg·g-1和266.40 mg·g-1;在三个不同深度的土壤中,油松-刺槐混交林的蔗糖酶活性远高于油松纯林且三种森林类型土壤蔗糖酶的活性都以0~10 cm土层中最高,分别为542.55 mg·g-1、680.67 mg·g-1和676.36 mg·g-1;总体变化趋势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 图1 三种森林类型土壤蔗糖酶活性 2.1.2 三种森林类型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 由图2可知,土壤深度为0~10 cm的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脲酶活性分别为33.32 mg·g-1、37.62 mg·g-1和35.98 mg·g-1;土壤深度为10~20 cm的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脲酶活性分别为30.56 mg·g-1、34.36 mg·g-1和33.26 mg·g-1;土壤深度为20~30 cm的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脲酶活性分别为22.98 mg·g-1、28.65 mg·g-1和25.12 mg·g-1;在三个不同深度的土壤中,三种森林类型土壤的脲酶活性都以0~10 cm土层的最高,分别为35.98 mg·g-1、37.62 mg·g-1和33.32 mg·g-1;且在三个不同深度的土壤中脲酶活性相差不大,说明土壤深度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不显著;油松-刺槐混交林土壤脲酶的活性始终高于油松纯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说明混交林对于提高脲酶活性方面要高于纯林;总的变化趋势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 图2 三种森林类型土壤脲酶的活性 2.1.3 三种森林类型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 由图3可知,土壤深度为0~10 cm的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451.37 mg·g-1、678.78 mg·g-1和651.10 mg·g-1;土壤深度为10~20 cm的油松纯林、油松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认证主体贾**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