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湿坯闷黄方式对黄茶γ-氨基丁酸含量及品质的影响.docx

不同湿坯闷黄方式对黄茶γ-氨基丁酸含量及品质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不同湿坯闷黄方式对黄茶γ-氨基丁酸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 ? 李文萃,范起业,王家鹏,张铭铭,唐小林*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省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16) 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经杀青、揉捻、闷黄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具有“三黄”品质特征,即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1]。黄茶根据原料嫩度不同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茶主要产于我国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和广东等地,代表性产品有蒙顶黄芽、君山银针、鹿苑茶、霍山黄芽、莫干黄芽、平阳黄汤和广东大叶青等。研究发现,黄茶中营养物质与功效成分含量丰富,对防癌、杀菌、消炎以及保护脾胃、提高食欲等均有特殊效果[2-3]。闷黄是黄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茶坯中的内含成分在干热或湿热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如:蛋白质水解速度加快,使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因氧化降解而减少;具有苦涩味的酯型儿茶素发生降解和异构化反应,生成简单儿茶素,为黄茶黄汤黄叶和醇爽滋味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4]。 现有的黄茶闷黄方式主要有湿坯闷黄、干坯闷黄和复合闷黄,湿坯闷黄又包括揉捻后闷黄和杀青后闷黄。我国黄茶品类丰富,不同产地、不同原料以及不同加工方式所采用的闷黄技术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有关闷黄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闷黄过程中品质成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5-9],以及不同闷黄时间、闷黄温度对黄茶品质的影响等[10-13],并在黄茶色泽、香气、滋味等品质形成机理方面取得一定进展[14],但黄茶的闷黄关键工艺技术还尚未完全探明,且缺乏对某一闷黄方式的系统深入研究。 γ-氨基丁酸(GABA)是谷氨酸经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而生成的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也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因其具有一定的镇定安神、降血压、增强记忆力以及调节激素分泌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和医药等行业,茶叶学者也通过相关研究探索提高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技术和方法[15-16]。此次试验重点围绕湿坯闷黄,分别采用机械闷黄、烘笼闷黄以及自然闷黄3种方式,探讨不同茶坯含水率、不同闷黄时间对黄茶品质的影响,同时对不同闷黄条件下γ-氨基丁酸含量变化进行初步探索,为黄茶湿坯闷黄工艺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原料 茶树品种为鸠坑,手工采摘,嫩度以一芽二叶为主。 1.1.2 加工设备 YJY-EM-80茶叶电磁杀青机(宁波市姚江源机械有限公司)。6CR-40茶叶揉捻机、6CFJ-200红茶发酵机、6CDY/10型茶叶多用机、6CHW-4茶叶烘干机(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 1.1.3 试验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0年5月中旬;地点:德清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杀青后闷黄 基本工艺:摊放(厚度约3 cm,时间约12 h)→杀青(6CDY/10型茶叶多用机,温度250 ℃)→闷黄→初烘(温度120 ℃,时间10 min)→复烘(温度110℃,时间10 min)。通过控制杀青时间(2,3,4,5,6和7 min)使闷黄前茶坯的含水率分布在不同范围,样品编号分别用S-2,S-3,S-4,S-5,S-6和S-7表示。杀青叶趁热用棉布包裹放置在室内自然条件下闷黄14 h,中间翻拌2次。 1.2.2 揉捻后闷黄 基本工艺:摊放→杀青(电磁杀青机、温度280℃)→摊凉回潮(约1.5 h)→揉捻(轻揉为主,不加压,时间25 min)→闷黄→干燥,摊放与干燥工序的参数同1.2.1。将揉捻叶平均分成3部分,分别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闷黄:1)机械闷黄,温度32 ℃,湿度90%,分别在4,5和6 h取样,样品编号依次为R-J-4,R-J-5和R-J-6;2)烘笼闷黄:揉捻叶用棉布包裹均匀摊放在烘笼上进行闷黄,每隔15 min左右翻拌1次,分别在4,5和6 h取样,样品编号依次为R-H-4,R-H-5和R-H-6;3)自然闷黄:揉捻叶用棉布包裹放置在室内自然条件下进行闷黄,分别在8,10,12和14 h取样,样品编号依次为R-Z-8,R-Z-10,R-Z-12和R-Z-14。 1.2.3 检测方法 茶多酚:按照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执行;氨基酸:按照GB/T 8314—2013《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执行;咖啡碱:按照GB/T 8312—2013《茶咖啡碱测定》执行;水浸出物:按照GB/T 8305—2013《茶水浸出物测定》执行。叶绿素:采用丙酮提取茶叶中的叶绿素,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17]。含水率:DHS-16A型水分快速检测仪。γ-氨基丁酸:参照高玉佩等[18]采用的方法。 1.2.4 茶叶感官审评 按照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样品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认证主体贾**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