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生姜汁调配三伏贴的皮肤反应临床研究.docx

不同浓度生姜汁调配三伏贴的皮肤反应临床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不同浓度生姜汁调配三伏贴的皮肤反应临床研究* ? ? 吴锦荣 洪 婷 罗 芳 胡 丽 毛丽华 (1.高安市中医院科教科,江西 高安 330800; 2.高安市中医院肺病科,江西 高安 330800; 3.高安市中医院供应室,江西 高安 330800; 4.高安市中医院耳鼻喉科,江西 高安 330800) 三伏天是机体经络通畅、阳气最盛时期,也是腠理开泄的最佳时机,在对应穴位上贴敷中草药制成糊状药剂可调整机体阴阳平衡,祛除宿疾、寒邪,发挥“冬病夏治”之效[1,2]。三伏贴具有疗效显著、易于接受、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3]。但三伏贴治疗时,若患者适应性差,可出现明显灼热、潮红、瘙痒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异常水泡,对继续敷贴治疗造成不良影响,并可增加皮肤感染等风险[4]。针对上述情况,部分学者提出缩短药物敷贴时间,另有提出删减三伏贴中白芥子等强烈刺激皮肤药物,但一味删减药物或限制使用时间可能会降低临床疗效。生姜汁常被认为是三伏贴中的发疱剂,高安市中医院经临床观察发现,降低生姜汁浓度可减少皮肤异常反应发生。高安市中医院研究分析不同浓度生姜汁调配三伏贴的皮肤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高安市中医院接受三伏贴治疗的12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顺序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30例。A组女14例,男16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8.34±3.08)岁;病程2~25年,平均病程(14.65±3.15)年。B组女17例,男13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2.97±2.21)岁;病程3~24年,平均病程(14.72±3.11)年。C组女19例,男11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2.11±2.10)岁;病程2~26年,平均病程(14.57±3.20)年。D组女15例,男15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7.18±2.12)岁;病程3~25年,平均病程(14.67±3.34)年。对比4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西医符合《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标准》[5]中相关诊断标准;(2)中医综合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6]中肺系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虚寒证辨证标准,主症为痰少且白,干咳,气急咽痒,咳嗽声重;次症为肢体酸楚,恶寒,消瘦,头痛发热;苔薄白,脉浮;(3)年龄≥18周岁;(4)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敷贴部位存在创伤、感染或溃疡者;(2)敏感性皮肤者;(3)合并严重皮肤病者;(4)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史者;(5)合并血液病者;(6)存在发热、出血及淤斑者;(7)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8)糖尿病控制不良者;(9)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1.3 治疗方法 4组患者所选穴位主要包括大椎、肺俞、脾俞、肾俞、定喘、天突、膏肓、心俞、膻中、膈俞等。方药主要包括白芥子、甘遂、细辛、生姜等,加工成80目细粉末,贴敷前调成膏饼状备用。A组:生姜加入50%的水,来回压榨,滤去残渣,低温旋转蒸发,使其变成1 g/mL的溶液;调和三伏贴药粉为膏饼状。B组:生姜加入100%的水,来回压榨,滤去残渣,低温旋转蒸发,使其变成0.67 g/mL的溶液;调和三伏贴药粉为膏饼状。C组:生姜加入150%的水,来回压榨,滤去残渣,低温旋转蒸发,使其变成0.5 g/mL的溶液;调和三伏贴药粉为膏饼状。D组:生姜加入200%的水,来回压榨,滤去残渣,低温旋转蒸发,使其变成0.4 g/mL的溶液;调和三伏贴药粉为膏饼状。4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用药指导,包括告知用药注意事项,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皮肤护理,嘱患者清淡饮食等;叮嘱患者常规贴敷2~4 h后来院取下,或自己取下拍照上传微信,定时观察用药后的皮肤反应,在初伏、中伏、末伏第1天各贴1次。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4组临床疗效、皮肤反应。(1)临床疗效[8]。体征、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为临床控制;体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5%~94%为显效;体征、临床症状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4%为有效;体征、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有效率、显效率、临床控制率之和。(2)皮肤反应。皮肤无任何红肿等异常现象为无反应;红肿面积在敷贴药物范围以内,无水疱,无刺痛、灼热、瘙痒感觉,无明显红肿为轻度反应;红肿面积略大于敷贴范围,有小水疱,有轻微刺痛、灼热、瘙痒感觉,可忍受,红肿颜色较浅为中度反应;红肿面积大于敷贴范围,红肿颜色较深,有异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认证主体贾**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