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常见运动损伤 及处理方法 体育运动中,不管任何原因造成的损伤都称为运动损伤. 常见的运动损伤 1.肌肉痉挛 2.关节扭伤 3.擦伤 4.溺水 什么叫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 俗称 “抽筋”,是指肌肉不由自主地强直收缩。 体育锻炼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 肌肉痉挛的主要病症? 发生肌肉痉挛时,局部肌肉坚硬或隆起,剧烈疼痛,且一时不易缓解。有的缓解后,仍有不适感并易再次发生痉挛。 引起抽筋的主要原因? (1)体内失盐过多。 (2)肌肉收缩与舒张失调。 (3)冷刺激 (4)运动过度 抽筋的处理? 当腿度抽筋时,第一个动作就是马上休息,并将抽筋的腿部伸直(勿让膝盖弯曲),将脚板往自己身体方向下压,并用双手按摩抽筋部位。 如果自己怕痛,可以请别人代劳,记得一定要按摩有疼痛感才算有效。 如果旁边无人可以帮忙,则可以将双手撑住墙壁,脚跟不离地感觉小腿筋有被拉直的感觉,进行几分钟后,再放松按摩腿部肌肉。 其他如手臂抽筋时,必须将之轻轻拉直; 腹部抽筋时,轻轻把腹部垫高拉直腹肌; 大腿前面抽筋,最简单的可以采取蹲姿,或可轻轻将手腕放在膝盖后方,将腿往后弯曲,使大腿前面抽筋拉直,最简单就是蹲下。 如何预防: 此外,运动当中,补充水份的同时,能补充钠(盐份)以及电解水,使体内钾钠平衡。饮用运动饮料是除了能同时补充钠及电解水之外,还能让胃肠的迅速吸收水份,减轻胃肠的重量负担。 最简单的就是在 运动前的热身操及动后操中, 加强“拉筋”的动作。 1.踝关节受伤机制 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 急性受伤史 局部疼痛\肿肿\压痛\跛行 强迫内外翻试验/前抽屉试验 2.主要症状 压痛常见于外踝前下方凹陷处(距腓前韧带) 踝关节扭伤的紧急处理 急性期24小时内可将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0-20分钟,6小时一次,可收缩血管,消肿止痛。 24小时之后则需热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吸收,从而减轻疼痛。 减少关节活动,休息两周以上。严重者用硼带固定关节。 Rice法则  第一步,休息(Rest)。受伤后马上休息,可以促进较快地复原,减少疼痛、出血或肿胀,以防伤势恶化。   第二步,冷敷(Ice)。休息15—20分钟后须冷敷15—20分钟,然后拿开冰块休息5分后再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肿胀、疼痛及痉挛。冷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结束冷敷。不要太早停止冷敷而转用热敷,伤后两日内每天使用冷敷至少3—4次,较严重伤害时建议在使用冷敷3日后、且肿胀有明显消退时,才考虑使用热敷。   第三步,加压(Compression)。先用干净敷料盖住伤口,用手、绷带等压迫患处,可减缓伤势恶化。包扎时,从伤处几寸之下开始往上包,大约以一半左右做螺旋状重叠,以平均且稍加压力的方式逐渐包上,但经伤处时要松些,保证伤肢血液循环畅通。观察露出脚趾或手指的颜色,若有疼痛、皮肤变色、麻痹、刺痛等症状,表示包得太紧,应解开重包。   第四步,抬高(Elevation)。把伤处抬高于患者心脏高度,可以止血止肿。如果怀疑有骨折,应先将伤处用夹板固定后再抬高。 局部使用药物如红药,云南白药,活络油。 急性期适用喷剂,疼痛和肿胀缓解后可以用药油按摩。 注意事项:急性期,出现大块青紫斑和疼痛严重时切忌重手法按摩 。冷敷使得症状减轻后方可以轻柔手法按摩局部。 疼痛若一直没有缓解,尽快送院。 其他常见关节扭伤 膝关节、腰部、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等的扭伤,根据受伤情况判断处理方法 处理基本原则:固定受伤部位,冷敷,忌揉搓,严重情况下拨打120 擦伤 一般止血法:小的创口出血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患部,然后覆盖多层消毒纱布用绷带扎紧包扎。注意:如果患部有较多毛发,在处理时应剪、剃去毛发。 橡皮止血带止血 :适用于上肢出血 绞紧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 (每隔45分钟放松2—3分) 溺水急救 游泳是一项很好的健康运动,但一定要提高警惕,懂一些基本的溺水预防和急救常识,减少溺水意外伤害的发生。   溺水后由于大量水或水中异物同时灌入呼吸道及吞入胃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喉、气管反射性痉挛,声门关闭及水中污物、水草堵塞呼吸道,导致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窒息甚至致呼吸、心跳骤停,以致死亡。据联合国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26个发达国家中,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中仅次于交通事故的第2位死因。在我国,儿童溺水死亡率为8.77/10万,0~14岁儿童占总溺水死亡人数的56.04%.溺水是0~14岁年龄组儿童第1位死因。 如果发现有人溺水,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