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论语》十二章全省一等奖.pptx

4(《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论语》十二章全省一等奖.ppt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论十二章语语文部编版 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共读《论语》,修身立心钱穆说:“意谓解《论语》,难在义蕴,不在文字”《论语》饱含着丰富的传统思想文化,这些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习《论 语》,理解并传承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促成他们核心价值素养的形成。文化传承责任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可喜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万万不能丢失了自己民族最淳朴的文化传统。……一个人不能只活在物 质世界,那样的人经不住任何打击,也经不住任何诱 惑。浑浑噩噩一辈子,无法尽到一代人的责任,只是白白浪费了粮食。学人文学科的,更应该担当起把民族精神命脉传承下去的责任,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责任,我们要承前启后,各自负起自己的责任来。 不能让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我们这一代损毁、丢失。——叶嘉莹寻求自我生命的打开方式读《论语》,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自己身心上,这也是《论语》的特点,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哲学”。——李泽厚细读《论语》,我们所要寻求的乃是自我生命如何更好地在当下打开的方式。壹贰叁肆语言构建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重点文言文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背诵、朗读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理解孔子的思维模式。体验经典语录体文章的原创精神,明确其在历史上的文化价值学会赏析此类文章。感受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会其中的现实意义,通过文章对自己进行反思,理解并弘扬其文化精髓。目录壹孔子介绍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不是我说,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不是我说,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惊不惊喜?吾又回来了赶紧回忆一下我的信息... 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鲁国人 是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 丘仲尼儒仁礼治语录 弟子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再传弟子 中庸 大学 孟子 贰文章学习——《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类型 语录体“仁”“礼”关系论 语 十 二 章君子修身求学为道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注释:1.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意思是“把(对)礼怎么样(怎么办)”。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仁礼关系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注释: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礼。复礼,归于礼。2.一日: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3.归:回归,回归先王时期的仁道。4.由:凭,靠。5.目:条目,纲目。6.敏:聪慧。7.请事:请,请求,主动表示敬意;事,从事。仁礼关系 虽然说人通过教育而知“礼”,但是要想达到“仁”的境界,却需要从自我入手。孔子在教育颜回如何克己复礼,从而达到“仁”的境界时,告诉了他一个入门之法,就是要他从眼、耳、口、鼻四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外在来规范自己。但并不是说靠着孔子的四句箴言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了。我们应该从一些小事入手逐步去约束自我,同时注重使内心修为逐步达到庄严、诚敬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到达孔子所说“仁”境界。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1.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2.义:道义。3.利:利益。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利益。”本章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义利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君子修身 孔子的义利观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很少(主动)谈论功利,却相信天命、赞许仁德。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文档评论(0)

胡老师K12教育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业20余年,中学高级教师,擅长公开课PPT制作等。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