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与治法.ppt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方剂与治法;治法的概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常用治法;八法;2、吐法 概念:吐法是通过涌吐的作用,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范围:痰涎阻于咽喉、胸膈,宿食留置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等。 理论依据:“其高者,因而越之” 使用注意:此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均应慎用。;3、下法 概念: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的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实邪积滞从下而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范围:胃肠积滞、痰饮、积水等。 理论依据:“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使用注意:下法太过容易伤正,多用于正邪俱盛之证,体虚之人宜攻补兼施。;4、和法 概念: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调整机体,辅助正气,使表里、寒热、虚实、上下、脏腑、气血调和的治疗方法。 适应范围:邪在少阳、疟疾、寒热不和、虚实不和、脏腑不和(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气血失调等。 理论依据:“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戴天章) 特点:作用比较缓和,照顾全面,适应的病情比较复杂,应用较为广泛。;5、温法 概念: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使在里之寒得以消散的一种治法。 适应范围:里寒证 理论依据: “寒者热之” 使用注意:寒邪易伤阳气,温法常与补阳药同用。 6、清法 概念: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的一种治法。 适应范围:里热证 理论依据:“热者寒之” 使用注意:1、火热易伤津液,清法常与补阴药同用;2、清法的药物多为苦寒,易伤阳气和胃气,不宜常用。;7、消法 概念: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作用,使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适应范围:食积、气滞、瘀血、水湿内停、痰饮、虫积等。 理论依据:“坚者消之”、“结者散之”、“逸者行之” 使用注意:消法与下法的区别 8、补法 概念: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以恢复人体正气的一种治法。 适应范围:虚证 理???依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 使用注意:补法虽也可以间接收到祛邪的效果(扶正以助祛邪),但一般是在无外邪时使用,以防“闭门留寇”之弊。;消法和下法的区别;八法的临床使用;教学资料 中医方剂与治法;治法的概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常用治法;八法;2、吐法 概念:吐法是通过涌吐的作用,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范围:痰涎阻于咽喉、胸膈,宿食留置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等。 理论依据:“其高者,因而越之” 使用注意:此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均应慎用。;3、下法 概念: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的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实邪积滞从下而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范围:胃肠积滞、痰饮、积水等。 理论依据:“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使用注意:下法太过容易伤正,多用于正邪俱盛之证,体虚之人宜攻补兼施。;4、和法 概念: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调整机体,辅助正气,使表里、寒热、虚实、上下、脏腑、气血调和的治疗方法。 适应范围:邪在少阳、疟疾、寒热不和、虚实不和、脏腑不和(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气血失调等。 理论依据:“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戴天章) 特点:作用比较缓和,照顾全面,适应的病情比较复杂,应用较为广泛。;5、温法 概念: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使在里之寒得以消散的一种治法。 适应范围:里寒证 理论依据: “寒者热之” 使用注意:寒邪易伤阳气,温法常与补阳药同用。 6、清法 概念: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的一种治法。 适应范围:里热证 理论依据:“热者寒之” 使用注意:1、火热易伤津液,清法常与补阴药同用;2、清法的药物多为苦寒,易伤阳气和胃气,不宜常用。;7、消法 概念: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作用,使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适应范围:食积、气滞、瘀血、水湿内停、痰饮、虫积等。 理论依据:“坚者消之”、“结者散之”、“逸者行之” 使用注意:消法与下法的区别 8、补法 概念: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以恢复人体正气的一种治法。 适应范围:虚证 理???依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 使用注意:补法虽也可以间接收到祛邪的效果(扶正以助祛邪),但一般是在无外邪时使用,以防“闭门留寇”之弊。;消法和下法的区别;八法的临床使用;教学资料

文档评论(0)

151****10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