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腰肌劳损”医案11例.doc

中医治疗“腰肌劳损”医案11例.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腰肌劳损”医案11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腰肌劳损医案11例,以供大家参详。 1 腰痛(腰肌劳损} 大概都是用葛根汤原方,脉弱病久,可加白术、附子。 又经文谓之“肾着”者,身体腰腹重坠、腰以下冷痛,以苓姜术甘汤加活血药治之。 胡希恕 2 古某,女,33岁。 初诊:1994年8月23日以腰痛2个月就诊。 主诉及病史:两个多月前,乘坐公共汽车外出旅游时,因路面凹凸不平,在突然受到一次剧烈颠簸时,顿感腰部一闪,有触电样感觉,瞬间即逝,腰骶部便生不适感。 其后,渐觉疼痛绵绵,时轻时重,无休无止。×线片检查无异常发现。 西医诊为腰肌劳损住院半月,接受西药、红外线治疗无效。出院转求中医治疗,服药40余剂,仍无疗效。 检视其前服中药处方,大约可分行气活血止痛、温经通络止痛、散寒祛风除湿、滋阴养血四类。 每类服药均在5剂以上。 其用药先后顺序,亦如上所列。 诊查:腰骶部深处胀痛,尚可忍耐,饮食、二便如常;望诊:面色明润,精神状态良好,舌红润,苔薄白;切诊:腰部俯仰转侧轻度受限,叩击时有震痛;审六脉缓滑。 诊断:腰痛。 辨证: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味。 黄芪50g当归10g桃仁12g红花10g赤芍20g熟地15g地龙15g乳香5g没药5g上方水煎服,1日1剂,连服4剂。 二诊:疼痛无改善,除舌根部见少许薄黄微腻苔外,余无异常发现。 遂在辨证思路上另寻出路,改为“可疑性阳虚夹瘀”,方用真武汤加味:制附子20g,炒白术15g,白芍20g,茯苓20g,生姜20g,淫羊藿20g,补骨脂 15g,川芎15g。 前方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剂,口唇生疮,大便燥结,腰痛如前。疑病有隐曲,嘱其去某医科大学附院检查。 经磁振荡诊为左侧腰3处脊神经瘤,瘤体细小如粟,西医神经科肿瘤科专家 会诊认为,瘤体生于何时不得而知,平素漂浮椎管内脊液中,因受剧烈震动时发生嵌顿,瘤体受压产生疼痛。 即在该院施行手术摘除,术后不久又向上逆行继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又连续进行两次手术,治疗终告失败,半年后死亡。 按语:老师指出:病发于闪挫损伤之后,前医从气滞血瘀入手论治,乃是正法正治。 历久不愈,改从寒凝络阻,风寒湿合而为痹,精血亏损,腰府失养等角度辫证用药,虽然是常法常方,却也思维细密,步骤谨严。 由此可见,前医确是学有根底,并非庸碌之辈。然而毫不见效,已值得深思。 本病辫证依据极不充分,于是将发病原因和病程结合起来考虑,因于损伤,则气滞血瘀不能排除,久久不愈,则正气不足,邪气滞着亦当虑及。 前医实际上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故有温经通络,填精养血之治,只不过扶正的角度不同罢了。 无论祛邪还是扶正,在缺乏充分辨证依据的情况下加以应用,都带有盲目性、试探性,都属诊断性治疗。 故两诊之后仍无寸功,应引起高度警惕,乃建议采用现代科学方法进一步探查病本,以排除某些病变的存在,减少盲目性。 本病经现代科学检查,豁然明朗,虽救治失败,仍深刻说明此类无证可辨的特殊疑证的本质,单凭中医的诊断、辫证、辫疑等手段是难以查明的。 不明病本,盲目施治,治必无功!失败之后也弄不清失败的原因何在?只好由糊涂始而糊涂终。 中西医诊断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互为参考,如完全拒绝西医诊法的运用,部分疑难顽怪病证就难以明其病本,此现代中医之大忌!本案宏观辫证无效,微观查验有据,虽明确诊断后仍不免于死,其结果令人殊深遗憾,但并不能因此认为明确诊断没有意义。 明确诊断使我们既直面医药有限、疾病无穷的残酷事实,又提示我们对某些微观明确的特殊病证的治疗,既要重视辫证所反映出的整体要素,又要重视开发寻找新的治疗措施,以期最终在治疗上真正有所突破。 陈潮祖 3 腰痛(腰肌劳损) 周××,男,56岁,工人。 1974年4月初诊。 主诉腰痛10年,加重3天。 病史患者10年前患腰痛,轻时常有痛感,重时俯仰转侧不得,睡后翻身起床均痛,活动后减轻,经中西药长期治疗未愈,3天前加重,服药无效,前来求治。 检查面色黄白,带痛楚感,唇青,恶风怕冷,腰痛喜按,俯仰不能。血沉偏高。 腰大肌痞根穴处有敏感压痛痞块点,右转左侧痛点显著。舌淡青,苔薄白,脉沉紧。 诊断腰痛(腰肌劳损),寒湿凝滞型。 治疗散寒除湿,温经止痛。 取穴:痞根(位第1、2腰椎棘突间旁开3.5寸处,左右各1穴,属经外奇穴)。 操作:针灸并施。 病者取俯卧位,术者先定位审穴,按常规消毒后,用3.5~4寸毫针,从穴位处之最痛点,进针,斜向脊柱方向约45°角刺入2.5~3寸,中气穴有麻感传至大腿、膝,及足,再用艾条缓和悬灸痞块部15~3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潮红及出微汗,其效更佳。 每5~10分钟,震动针头1次,起针后再拔火罐,每日或间日针治1次,8次为1疗程。 按上述取穴法施治,针感良好,传导至腿、膝、足,痞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