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参考.docx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参考.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文学类作品(小说、散文) 阅读鉴赏答题思路一览表 ◎表达方式的答题思路 表达方式 鉴赏角度 鉴赏参考用语 叙 述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 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 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好处:真实客观,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交错人称 突破传统,富于变化。既......又...... 叙述方式 顺叙 故事的基本因素交待清楚,使叙述自然顺畅,次序井然,文气贯通。 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使情节摇摆/舒缓节奏,结构更加严密。铺垫/伏笔/与......呼应/与......对比。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氛围,揭示/暗示/深化主题。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叙述角度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 好处:容量丰富,叙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 好处:客观含蓄,真实亲切,使读者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 叙述内容 人、事、景、物等 叙述技巧 对话、心理、回忆、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 与其他表达方式组合——叙述基础上议论、抒情;寓情于事…… 叙述结构 (构思) 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 叙述语言 口语化,朴实,华丽,平静,幽默风趣 叙述节奏 快速、舒缓 叙述手法 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 描 写 简与繁 工笔细描(详、繁) 绘形绘声绘色,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形象性格或事物的完整面貌。 粗笔白描(略、简) 简洁、准确、传神,廖廖数笔,勾勒出人物、事物的神韵。 正侧结合 正面(直接)描写 细节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侧面(间接)描写 通过旁人或景物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来有力的烘托某一人物或事物的形象。 写景技巧 描写技巧 白描、细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先抑后扬、对比衬托、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 修辞角度 比喻、比拟、夸张等。 写景角度 ①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等角度);②观察角度:移步换景,定点换景,定景换点;③写景顺序:由远而近,由近而远;从高到低,从低到高;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由表及里,由外而内;主次结合。 场景描写的6大功能 ①给全篇“定调”,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②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③推动情节发展/控制(舒缓)叙述节奏; ④揭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烘托人物心理/引导人物出场/暗示人物命运; ⑤象征; ⑥揭示/暗示/深化主题。 夹叙夹议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叙述的升华,使文章既有形象性又有哲理性。 抒 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情感浓烈饱满,直接感染读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即事抒情、用典等。 议 论 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点明文章的主题。 2.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题的作用。 ◎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表现手法 特点、作用 托物言志(象征) 借此言彼,生动形象;巧妙寄托,耐人寻味;委婉含蓄,引人联想。 借古讽(喻)今 借古人古事针砭今天人今事,委婉含蓄,发人深省。 联想、想象 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虚实相济,增添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衬托 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使形象更鲜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中心思想。 虚实结合 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动静结合 动衬静,静衬动,相得益彰。 渲染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等作多方面的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以加深主题。 象征 实的事物象征虚的精神/品质等,增强文章表现力。 欲扬先抑 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对象,使情节跌宕起伏,增强作品可读性。 托物言志 将感情融入事物中,感情表达更巧妙,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文档评论(0)

187****18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