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看《长安三万里》的感受.docx

2023年看《长安三万里》的感受.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看《长安三万里》的感受 昨天半夜心血来潮和朋友去看了《长安三万里》,当时雨很大,影院隔音不好,和着电影里放映的雨声让我分不清虚实。但我似乎却又真实地感受到了,电影里的这场雨确实淋在了千年以前李白的身上,同时它也淋湿了坐在影院座位上的我。 那是文学和历史的雨。 我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只有两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作家,一位是李白,一位是鲁迅。我未能免俗,又恰好是这两位的粉丝。观看我偶像李白出演的电影,是我最近常常和朋友说起想要完成的愿望。也许是太了解他了,在看电影的时候并没有愿望实现的快乐,反而始终都带着一种悲伤的滤镜,少年的意气风发是悲,轻狂潇洒是悲,才华横溢也是悲。 长安三万里,三万里风雨难测,三万里多歧路,三万里是理想家和现实难以谈妥的沟壑。 几年前偶然读到李白临终前写的一首诗,看完我流下了几滴不值钱的眼: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意境依旧宏大,但垂暮之年的落魄也溢出纸表。单读这一首诗大家可能没有太大触动,但是李白最为夺目的青年时期还有这样一首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曾经的扶摇直上九万里到最终的中天摧兮力不济,这一生的漫长,成一生的蹉跎。我唏嘘不解,人类总是报憾而生,又抱憾而亡,古往今来,无人例外。 李白有憾,他也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豁达,他不只一面,所以他精彩。但即使是这样一个在史书浓墨重彩的人,也仅仅是历史的过客。 所以人们遗憾的是时光不再吗,是也不是,人们遗憾的往往是遗憾本身。 历史像是汹涌怒号的黄河,卷起乱世的尘石沙砾,被时间的湍流裹挟,将历代浮沉的功名利禄高高激起再拍打在岸。朝代的激情褪后,留下的是失色的雕栏玉砌和血泪篆刻的碑文。历史沧桑如此、磅礴如此,亦残酷如此。 文学像是温和叙事的长江,柔情绰态,孕育着各个时代的民间精英阶层。奏的是鸣丝弦桐、饮的是琼浆玉露、赏的是无边风月。江湖之远逍遥自在,江湖之远寥落飘零。文学没逃过社会变革的阵痛,也难逃时光流逝的隐痛。文学华丽如此、缠绵如此,亦痛苦如此。 长江也好,黄河也罢,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继续向前。历史严肃的勾线,文学纵情的渲染,共同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多彩的画卷。《长安三万里》好,幸运的是,这三万里是我们可以逆转历史矢量走近古人智慧的路。但它似乎又不够好,这种不够好是我们对文学历史略见一斑的窥视,以及文学历史对我们沉重的凝视。

文档评论(0)

158****0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付费阅读确认后再下载,谢谢。

认证主体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