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弱势群体实时保护-《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10年5期).docx

  • 0
  • 0
  • 约1.03千字
  • 约 3页
  • 2023-06-2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如何对弱势群体实时保护-《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10年5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如何对弱势群体实时保护 作者:赵丛肖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10年第05期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其缺乏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现阶段他们主要由农民阶层和城市中以下岗工人为主的低收入阶层组成。如何依靠社会保障和法律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是当前一项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体制的变革是造成大量弱势群体出现的根本原因。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得到了逐步的完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使社会各阶层的分化日趋明显。有的阶层因为各种原因占有了更多的资源,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变得富足,他们在社会、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所具有的影响力也随之提升。而有的阶层却在竞争中丧失了自己手中的资源,经济实力越来越弱,社会影响力也日益下降,终于沦为了社会的“弱势阶层”。 2、历史原因:我国长期以来对工农产品价格采取“剪刀差”的手段,加上经济政策的倾斜和地方行政部门执行的偏差,严格的城乡二元制度将农民死死束缚在乡土等等一系列不合理因素致使农民收入长期低下,生活贫困,成为中国数量最为庞大的弱势群体。 二、目前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 1、贫困农民的生存状况:上世纪80年代初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提高农副产品价格两个因素的作用下,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曾一度提升,然而好景不长,当80年代中期农村改革的能量释放完毕之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便开始放慢,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实际收入开始下降,农民的“弱势”特征越来越明显。统计数据表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982年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4%,1992年大约为43%,到了2002年则仅为32%;在金融资产占有上,人口比重超过6成的农民储蓄存款仅占全国存款余额的2成。更重要的是,只要农民被束缚在“乡土”这一结构性条件上,农民脱贫问题便几乎没有出路。农民可以说是中国数量最为庞大的弱势群体,而在这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中的贫困人口,则就更加令人担忧,目前农村的贫困人口约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的3%左右,仅以医疗为例,在农村有70%的农民认为目前医疗费用增长过快,20%则明确表示已经看不起病。无钱看病买药,无钱住院治疗的病人增多。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由于无力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农民患病不能就诊的比例甚至高达71%以上。 2、城市中的低收入贫困阶层: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试读结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