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年7期).docx

  • 0
  • 0
  • 约2.17千字
  • 约 10页
  • 2023-06-20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年7期).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迟行刚 周 健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年第07期 自1978年恢复招收培养制度起,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国在校研究生总数已突破百万。研究生群体总体基数大、知识层次高、研发能力强,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要智力依托。 2006年,我国研究生党员数已达在校研究生总数的41.82%。在高校党建事业的整体布局中,研究生党建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确保研究生群体顺利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下,对照发展目标和工作现状,研究生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和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立足实际思考发展对策,对于开创研究生党建工作新局面,带动高校党建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快速扩招背景下研究生群体的总体特征 探究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离不开对研究生党员群体特征的把握。在研究生党员数已占全國在校研究生总数近半的背景下,研究生群体的整体特征和共性特点在研究生党员群体身上已经有了高度相关的直接体现,因而有必要首先对高校快速扩招背景下研究生群体的共性特征进行把握: 1.人数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研究生群体特征差异明显。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招生人数从1978年的1.07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41.86万人,年均增幅13.63%,显著高于同期9.4%的GDP年均增幅。与此同时,全国研究生在校人数由1978年的1.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120万人,年均增幅17.6%。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得研究生群体内部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一是人员构成广泛。研究生群体广泛分布于20岁~40岁之间,各人成长背景、婚姻情况、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很大。二是思想观念多元。由于个人阅历的差别,研究生群体基于独立思考前提下形成的价值观念各不相同,很难强求一致。三是研究领域分散。研究生群体一般围绕导师开展学术研究,研究领域细致深入,因而较为分散,学生之间较少重合。四是活动交集不多。研究生群体因婚姻家庭、学术研究、社会兼职等原因较少参加集体活动的现象十分常见,学生之间交流有限。 2.生均资源占有不足导致研究生群体素质提高乏力。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财政资金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始终不足。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GDP比重的3.32%,未能达到4%的合理水平。其中,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只占GDP的0.6%,相比许多发展中国家(超过1%)和主要发达国家(平均为1.7%),横向差距依然明显。从另一个指标来看,2005年全国30余所“985工程”大学的年生均事业费仅相当于2,400美元,而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的生均经费一般在3万美元以上,是我国的10多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研究生群体在图书文献、经费设备、生活保障、特色培养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术水准、实践功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制约。大规模扩招以后,高校研究生和导师的比例严重失调,目前,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5.77名博士生,部分专业出现一名导师指导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研究生的情况,远远高于国外平均数量,违背了研究生培养的正常规律。在授课、科研的压力下,导师对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指导监督无从落实。教育部发布的《2005—2006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显示,56.9%的硕士生导师和47.8%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研究生质量在下降,这一结果正是研究生群体生均占有教育资源长期不足造成综合质量和竞争实力下降的直观体现,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3.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造成研究生群体发展压力增大。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上游,但经济发展的劳动密集型特征、招生规模的过度扩张和培养质量的现实缺陷并存,造成研究生群体与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人际环境之间明显的角色冲突,给研究生群体带来了较大的发展压力。一是就业压力。研究生群体属于高层次人才,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均较为突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本应十分明显。但由于我国经济转型尚未完成,知识密集型产业吸纳高技术人才的容量有限,加之就业意愿集中于几个较大城市,研究生就业时经常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二是经济压力。研究生年龄普遍超过20岁,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对家庭的依赖减少,而学杂费、生活费等刚性支出使得研究生群体在经济上仍有一定压力,需要通过贷款、兼职等手段应对。三是学业压力。导师课题任务、学业末位淘汰、学术论文发表等压力始终存在,对研究生群体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四是情感压力。研究生群体业已成年且年龄分布广泛,情感压力在各年龄段都有体现。已婚学生面临学业与婚姻在时间、空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