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药物应用护理能力的“药物学基础”教学内容设计-《职业教育研究》(2015年1期).docx

  • 0
  • 0
  • 约2.39千字
  • 约 18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基于药物应用护理能力的“药物学基础”教学内容设计-《职业教育研究》(2015年1期).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基于药物应用护理能力的“药物学基础”教学内容设计 作者:覃隶莲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要: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環节。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教学内容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立足点和根本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内容的基础性、职业性、实用性、灵活性、拓展性,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灵活运用“先行组织者”、“问题链”、“概念图”等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药物应用护理能力。 关键词:药物应用护理能力;药物学基础;职业能力;教学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1-0063-04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药物学基础”是中职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而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教材未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点,绝大多数编者为学校专职教师,教材编写周期较长,因而不能及时将药物应用护理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案例等及时融入到教材内容中,势必会影响学生药物应用护理能力的培养。“药物学基础”教学内容设计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围绕药物应用护理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关注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维特点,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到终点状态(预期教学目标)应掌握的药物学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和组织,提升学生的临床护理职业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依据教学目标,突出内容选择的基础性 基础知识适应性广、包容性大、概括性高、派生性强,有助于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扩展知识结构。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药物应用过程中的护理技能,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教师应依据上位的课程目标确定下位的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侧重点,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框架内选择与之匹配的基础性教学内容。例如,教学大纲对“糖皮质激素”的教学目标要求是: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依据其教学目标,可以把“糖皮质激素”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三方面:一是基础知识部分,阐述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二是能力与方法部分,借助教材、教学辅助用书、药品说明书等教学资源,给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制定用药指导方案;三是情感体验部分,通过播放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多媒体视频及图片,加深学生对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围绕职业能力,突出内容选择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因此,教师应紧紧围绕护理岗位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药物应用护理能力。在“药物学基础”课程中,学生掌握和运用药物学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在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二是对常见病非处方药的用药指导和药物咨询能力;三是对常用药物制剂的外观检查、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与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其中,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在教材中往往有详细描述,而第二、第三方面内容在教材中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或引导学生阅读药品说明书等,以及时加以补充及完善。方法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除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外,应充分展示学习“药物学基础”课程独特的思维方法,给予学生大量练习和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修正学习行为、评价学习效果,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新方法打下扎实基础。社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以及生活在社会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它既是基本的生存能力,又是基本的发展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责任意识、组织纪律性等。 (三)联系社会生活,突出内容选择的实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经验、真实情境相结合,才能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使教学内容成为连接课内与课外的桥梁,实现教学内容量的扩展和质的延伸。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